强筋健骨
周边村子陆续乘着“示范村”的“快车”大变样,法官镇花庙子村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先调干部配班子,再谈建设发展。”法官镇党委书记申国华为花庙子村划定“升级路线”。在他看来,党组织不坚强,搞建设势必困难重重。
2015年初,新一届村“两委”上任,花庙子村如愿成为“示范村”。资金下拨、群众投劳,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时,问题接踵而至:“东坡组群众嫌投入过高,不愿在家门口建花坛”“李院组通组路路面高低不一,不够美观”“个别群众反映硬化串户路缩小了自家场面面积,施工受阻”……
一个个棘手问题被列入“问题清单”,村党支部对照党组织建设“责任清单”和“标准清单”,由组织出面,让党员带头,将问题逐一化解。“要不是新班子给力,工程肯定会停滞不前。”5月6日,正在硬化自家场面的村民徐宏润告诉记者,全村开工建设的村民己过半数。
“资金就像人体的血液,不可缺少;坚强的党组织就像筋脉骨悟,更为重要。”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大学认为,“示范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考验着村级党组织建设引领、促进、保障等作用的发挥。每年选的50个村,必须是班子齐、能力强的村,这样才能为建设保驾护航。”
实际上,山阳县这几年推出的“丰阳堡垒、天竺先锋”党建主题活动,以及镇党代会年会制、“为民服务直通车”等制度都催生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得以加强,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干群关系日趋密切。今年,又推出党委议事日、支部活动日、党员奉献日“三个工作日”以及责任清单、标准清单、问题清单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纪实卡“三单一卡”,通过制度倒逼党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最能激发村干部干事劲头的,还是报酬的大幅提高。
今年起,山阳县将村(居)“两委”主要干部年度报酬待遇标准提高到2万元,“一肩挑”的提高到3万元,村其他干部按主要干部待遇的80%发放,并建立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村级主要干部正常离任生活补助。
“以前报酬低,事务多,村干部人难选、更难留,工作要哄着、劝着、推着干。”花庙子村党支部书记李相平坦言,现在报酬翻了一番,村干部工作更安心,干事更有劲。
“激励机制不止这些!”山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史小涛介绍,每年年底,由组织、扶贫、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示范村”抓党建、促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对综合排名居于全县前5名的镇和包抓部门予以1000-5000元奖励。同样,对处于后5名的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并相应处以1000-5000元罚款。
“现在是抢着干、比着干、争着干”“干不好不是罚钱的事,还没面子哩”“以前怕检查,现在盼着来检查”……采访中,许多镇党委书记都有这样的感受:就像“利剑”高悬头顶,时刻逼着干部有位有为。
激活造血
小桥、流水、茶园、人家。在周长海眼里,这一切是最美的。周长海是漫川关镇娘娘庙村老支书,从“黑脏差”到“白净美”,村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让他心中欣喜。然而,去年之前,“招手能看见,拉手走半天”的现实村情,却让他犯了难:“三个组分散在三条沟里,这里的新农村该怎么搞?”
“分散,就结合移民安居工程,将山上的村民集中搬迁;路泥,就拉水泥搞硬化:脏乱,就粉墙面,拔土厕,植绿种花……凭着一股韧劲,周长海自己先拿出6万元,建便民桥,硬化路面,再发动村组组长带头拔土厕、粉墙面。8个月后,娘娘庙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