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百岁太婆巩引娃

百岁太婆巩引娃

2015-07-16 09:08:41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记者 左京 王倩

  文/图 记者 左京 王倩
  小巷深幽浅篱笆,庭前院后陌上花。窗外,院墙下那一棵老杏树早已挂满金灿灿的小果子,风一起这些小家伙总在绿叶间探头探脑地跟人捉迷藏。旁边的核桃树也已硕果累累,不时掉下来几颗绿皮核桃,早早便被淘气的小主人砸开剥仁吃了。这里,是102岁的太婆巩引娃的家,商州区夜村镇刘一村。出身于普通农家的巩引娃,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艰苦,也见证了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千疮百孔走向富强。百年人生的风风雨雨,如今这位长寿老人有国家的关怀,有儿孙的陪伴,苦过甜长。
  忍痛搬家为革命
  今年84岁的姜周汉是巩引娃的大儿子。一说起自己的母亲,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忍不住摘下老花镜,默默地擦了一把眼泪说:“我妈可怜,受的罪多了。”姜周汉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他的家在甘河沟一处山坡上,周围没有人家,几十亩地都是他的祖父在管理,农忙时节还要雇人帮忙收割。“听老人们说,当初我太爷爷分家,我爷主动提出,我们这一支人多,就把山里的坡地分给他,自力更生。那时候我家里条件还可以,我妈就在家里帮我婆做饭,她们婆媳处得非常好。”
  巩引娃是一个地道淳朴的农村妇女,她不懂得政治,但是她懂得分辨好坏是非。也因此,当共产党的一支游击部队落脚在她家所在的山坡时,一家人热情地招呼吃喝,就像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国民党不知道咋得到的消息,跑到我家来查户口,给安了个窝藏土匪的罪名。我妈没办法,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去投奔娘家舅舅。”姜周汉说,他们一家最初搬到母亲的娘家棣花,住的是一间土房子,还是找别人借的,条件非常艰苦。就在搬家后不久,血气方刚的丈夫姜中治在巩引娃的支持下和弟弟一起正式参加革命,而抚育儿女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巩引娃一个人身上。
  换粮借麦育儿女
  搬家后的巩引娃种着两三亩地,艰难地养育着自己的儿女们。姜周汉记得,那时只有十来岁的他总和大妹子跟着母亲去地里除草、捉虫。“我妈是小脚,走不快,到了稻子地里,她连鞋在泥水里干活,手上就不停,看着叫人心疼。”度过家庭生活最艰难的5年,1949年全国解放,姜中治因家庭生活困难向部队申请回家,一家人得以团圆。
  在巩引娃的二儿子姜志周的记忆中,饥饿的童年里,饭桌上母亲周围围着他们兄妹5个,每次母亲都把稠的给孩子和丈夫吃,而自己永远都吃稀的,有时候甚至连稀饭也吃不上,这也是母亲至今都消瘦的原因。“1958年,那一年我们的地被水冲了,生活特别困难,我妈就白天干活晚上去担沙,就这家里还是饿一顿又一顿。还记得1962年过年,家里实在没啥吃了,我妈就到外面去借粮食,15斤稻子我们一家子从初一一直吃到十五。”姜志周说,是母亲用她惊人的毅力把5个儿女全部养大成人。
  贤惠妯娌人缘好
  在刘一村,一提起巩引娃,人们用得最多的词,便是贤惠。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除过看护自家的孙子重孙,给孩子们一针一线纳衣裳,洗衣做饭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善良的老人还把全村的孩子都当成她自己的孩子,见了谁家的孩子都要稀罕地抱一抱。村民李雪娃告诉记者:“前几年她身体好,我要到地里去,娃太小,她总是主动给我帮忙看娃,有时从地里回来,她把饭都给我做好了,叫人咋能不爱戴她。”
  在巩引娃老人的一生中,最让村民乐道的一件事,便是她将已成年的大儿子姜周汉过继给了自己的大嫂。1962年,姜周汉27岁。一直无所出的大嫂因担心自己身后无人送终,便向亲如姐妹的巩引娃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已经有5个孩子的巩引娃看到大嫂孤苦伶仃,善良的她与丈夫商量后便将姜周汉过继给大嫂,了了大嫂的心愿。

  • 相关阅读
  • 农民画家

    文/图 记者 王 涛写生,是何石红最大的享受。   他,一个农民,做过彩绘、当过教师、也搞过建筑,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在做什么,作画都是他最不吝为之付出的;他身居农村,生性淡泊,身居山水画山水,孜孜以求,做...

    时间:07-16
  • 乡村好人

    文/图 通讯员 宋奇瑞 杨 鑫 记者 肖 云姜启伟帮助村里的独居老人挖洋芋  看到孩子落水挣扎,他手机都来不及掏就跳进去救人;老人心脏病突发倒在路边无人敢扶,他抱起老人找来车辆送去十几里外的县城看病;面对火海...

    时间:07-16
  • 抗战老兵的曲折人生

    文/图 记者 李 亮临走时,老人向一同去的军人行了个军礼。老人和侄子一家的合照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说起时不自觉就会绽开笑容。  2015年6月下旬,麦粒已经进仓,处处都能看到农人们绽放的笑脸。这是陕西省长安...

    时间:07-16
  • 丹凤对文保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本报讯 (索志锋 张 伟)近日,丹凤县组织人员对田野文物和古建文物等15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拉网式安全排查,消除隐患,确保文物安全。   丹凤县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针对文物古建筑的基础、防火、防汛、防盗设施和损...

    时间:07-16
  • 镇安孝心少年引起中央媒体关注

      本报讯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魏 华)本报4月7日以“妈妈,你在哪里”为题,独家刊登陕西最美孝心少年蔡肇余的故事后,引起了省内外不少媒体的关注。7月11日,CCTV大型公益活动陕西组委会委托西安教育...

    时间:07-16
  • 洛南部门联动严守生态红线

      近期,洛南县环保、国土、公安、林业、安监、工商及涉镇政府联手,成功制止了在洛南境内发生的非法开采玛瑙石行为,使一时混乱的矿山秩序恢复正常,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当地群众拍手称快。这是洛南县近年来保护...

    时间:07-16
  • 商南“远教+田间课堂”促农增收

      本报讯 (孙传卿 魏建斌)商南县从县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远程教育成员单位,抽调30名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组成5支远教专家服务队,依托各镇、村远程教育学用实践基地,上门送专业技术,定期...

    时间:07-16
  • 丹凤上半年7560人脱贫

      本报讯 (冯永发)今年以来,丹凤县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半年1989户756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丹凤按照“投资规模不减,建设内容不变”的原则,县财政投资30万元,包扶部门出资30万元,扶...

    时间:07-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