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裁缝铺

裁缝铺

2015-07-28 09:47:2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新世纪的市场冲击
  2000年以后,商州城区的店铺、商场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样式新颖的成衣随时可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口袋也鼓起来了,买衣服成了家常便饭,当年门庭若市的裁缝铺不是关门大吉就是转型改衣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昔日众人追捧的“香饽饽”被挤到了偏僻的背街,甚至成为“路边摊”。对于这点体会最深的是今年近五十岁的魏淑英。魏淑英十三岁时就开始跟着人学习裁缝,后来又在外地人办的裁缝培训班学习,学成后在丹凤农贸市场开了一家裁缝铺。“那时做一条裤子8毛钱,半个小时就能做好,一天能做个十来条,生意就没断过。”魏淑英回忆道,那时候的人们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可以轮流给几个孩子穿很多年,巧手的妇女索性自己买缝纫机给家人做衣服、改衣服。魏淑英说着,流露出的是对曾经辉煌的裁缝业的不舍。后由于成家、丈夫工作变动等,她先后将裁缝铺迁到商镇街道,再到现在的东街。“2000年以后,生意越来越清淡,顾客来做的都是些裁裤边、缝缝补补的零活,繁华地段的房租负担不起,就把店面挪到了背街上。”魏淑英道,因为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她也就没有再添置新式机器和布料,就靠一台老缝纫机,做做裁裤边等零活。“这条街原本是市区量布、做衣服最集中的地方,后来很多裁缝铺都改行做别的了,留下来的裁缝铺不到十家,大多都是只能做做零活。”魏淑英感叹道,“裁缝店靠的是量体裁衣,却在速度与款式上不及成衣,在追求便捷时尚的当下,如果依旧走老路,被市场淘汰是早晚的事。”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现如今的裁缝铺中,裁缝师傅大多是已经摸了20多年缝纫机的“老裁缝”,几乎没有年轻人再涉足这一行业。“就算我想把手艺传给我女儿,她都不愿意学,我也不想让她学,还是念书出息大。”魏淑英表示,裁缝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细心活,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耐心,整天坐在缝纫机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在兰明霞看来,虽然现在裁缝师的社会地位大不如前,却也是一门专业技术,比做售货员、打零工要好,但这并不能吸引年轻人来学习做衣服,“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太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也不愿意吃苦。”兰明霞道,没人愿意学习使得裁缝行业更加没落。
  夹缝中探寻重生
  成衣店如雨后春笋,加上近年来网购服装店日渐盛行,无疑使裁缝铺“腹背受敌”,经营举步维艰。受市场大潮冲刷,裁缝行业大面积萎缩。不少裁缝师纷纷改行,但做了三十年裁缝的雷小莉却并不甘心被淘汰,仍选择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靠着过硬的缝纫技术和紧跟时尚潮流的经营宗旨,她和丈夫经营的“景宏布店”从最早的三十平方米店铺做到现在的一层各八十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成为市区最大的一家成衣定制店。
  走进店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花色和不同质量的面料,雷小莉正忙着给一位做连衣裙的女顾客量尺码,旁边不时还有等着的顾客询问价格。自我们进店后,不到二十分钟,雷小莉接手了四件活,有短袖、裤子和连衣裙。做连衣裙的女顾客看上去大约四十多岁,她说,这已经是今夏在这做的第三条裙子了。“我还是喜欢做的衣服,穿着合身舒服。买的虽然样式好看,但都是批量生产的,难得买到合适的。”女顾客说。雷小莉介绍,她和丈夫吕景宏都是从十来岁就开始做裁缝,婚后便开了这家裁缝铺。“现在市场变化这么快,要想跟上脚步,就得不断的创新和变化。”雷小莉说,她和丈夫都属于敢想敢干的人,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决定放弃以前直上直下、千人一面的衣服样式,也不再做单一的一种固定式样子,而是比照商场、专柜售卖的衣服,再结合顾客的要求,把以前的成衣制作变成“成衣定制”,成为私人设计师。在雷小莉的店里,记者看到了几台与老式缝纫机不同的机器。“这是平缝机,缝制出的线迹整齐美观、线迹均匀、平整牢固,缝纫速度也比老式缝纫机快。”雷小莉说,购置这些先进的设备既满足了顾客对质量的追求,也提高了做衣服的进度,只是因为费用昂贵只有规模大的裁缝铺才用。目前,雷小莉的店在成衣定制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名气,每天拿图片找她做衣服的顾客不在少数。“做衣服的大都是些年龄偏大、体型不太标准的人,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崇尚个性,不喜雷同,客源还是很稳定的,所以这行虽然辛苦,我个人觉得前景还是很好的。”雷小莉的布店现在雇了四个工人负责制作,她和丈夫负责设计和剪裁。说到收入,她笑着说,除过开给工人的工资,每月挣不到一万就不叫做生意啦。

  • 相关阅读
  • 大学生根雕达人

    文/图 记者 谢非 王倩刘京和他的根雕作品  山里随处可见的树根,到了刘京的手里,都能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以新的形态向世人展现另一种美。屋里的四层木制架子上,摆满了他的根雕作品。“已经卖出了很多,目前还...

    时间:07-28
  • 丹凤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县

      本报讯 (姚 儆 郑志财)丹凤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建设的平台,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时间:07-28
  • 完善文化服务 商南建设“三馆一院”

      本报讯 (李治军 刘 静)7月23日,商南县“三馆一院”项目在县城文化广场环岛北侧开工建设。这是该县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文化商南”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   近年来,商南县积极落实上...

    时间:07-28
  • 洛南集中化解涉林信访纠纷

      本报讯 (卢根良)近日,洛南县林业部门集中开展涉林信访纠纷化解活动,目前,已成功调处化解10起矛盾纠纷,引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3起矛盾纠纷。   洛南林业部门抽调15名干部,安排3个月时间,集中解决近年来的涉...

    时间:07-28
  • 镇安县磨石沟流域创建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园区

      商洛之窗讯(陈风军 陈小锋)今年以来,镇安县按照“一条流域、两大片区、三级共建、四项举措、多点融合”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集旅游观光、农家体验、赏花采摘、祈福静心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大力推进...

    时间:07-27
  • 洛南县灵口镇敬老院老人幸福多

      商洛之窗讯(罗文涛)近年来,洛南县灵口镇敬老院始终秉承“想老人之所想,谋老人之所谋,解老人之所忧,帮老人之所困”的办院宗旨,坚持善待老人用诚心、实实在在为良心、服务老人献爱心、勤奋工作有...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