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上山采药

上山采药

2015-08-18 09:12:2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记者 王 涛

打山货每天能卖百十元钱,成了炎炎夏季袁汉友最开心的事情。

打山货每天能卖百十元钱,成了炎炎夏季袁汉友最开心的事情。

在山林里辛苦了一天,扛着沉甸甸的山货,脸上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在山林里辛苦了一天,扛着沉甸甸的山货,脸上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商洛之地多峻岭,靠山吃饭自古不变。其广阔的山地和复杂多变的土壤、气候孕育了无数的奇花异卉,这些神奇的植物,千百年来被人们开发利用,作为祛病健身的良药。夏季,是五味子、连翘等野生药材成熟的季节,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再次走进深山老林。他们把采药叫“打山货”,以此挣些微薄的收入补贴到细水长流的日子。
  深山采药人
  商南县十里坪镇转路沟村,一个被群山环抱的村落。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当然“打山货”也是他们夏季生活的一部分。采药的季节,这里的一部分农民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行走深山的采药人。
  两个月来,村民翁大荣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进山,带上干粮,一个竹篓,一把锋利的镰刀。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就是一天。多年的采药经历,她对方圆十几里范围内的山林都很熟悉,什么地方适合长什么药材,她的心里都很清楚。每到夜幕降临,准会收获满满一竹篓的药材。
  “最好的一天打了27斤连翘,10多斤五味子,能挣200多元钱。”虽然很辛苦,但是对于翁大荣来说一天能挣200多元钱,已经很不错了。在她和邻居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晾晒的山货。
  采访中,正好有一位药材贩子上门收购连翘,没有讨价还价,翁大荣的丈夫袁汉友拿出了一红色塑料袋连翘交给药材贩子,按照7元钱/斤的价格成交。交易的时候,他们的脸上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也许也成了他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最快乐的时候。
  采药的艰辛
  8月7日下午,太阳依然火辣,为了体验采药的艰辛与快乐,记者决定跟随袁汉友进山。目的地是对面的山上,因为这里离村子近,而同村的村民采药的时候往往会走得更远,不太会注意眼前的这片山坡,同时也是怕记者吃不消。
  我们三点左右出发,在上山的路上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背,可是袁汉友却毫不在乎,看起来很轻松。上山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袁汉友在两年前做过一场大手术,因此平日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妻子翁大荣身上。这几天,看着妻子满山的打山货,他的心里有些内疚,因此当妻子进了远处的深山,他则在房前屋后的树林里捡拾一些山货。
  在半山腰处,袁汉友发现了几棵连翘,虽然长的不厚实,但是他依然欣喜如狂,不顾前面的悬崖,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打山货并不是想象中的在山林中穿梭,他们更多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因为脚下有荆棘、胡蜂、地洞等太多不可预知的凶险。
  前行的过程中,袁汉友不时地提醒记者要注意安全,因为去年的这个时候,妻子翁大荣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脚下的胡蜂,被蛰了几下,差点没命……
  两个小时以后,记者已经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满身是被蚊子叮的包,看着记者的狼狈相,袁汉友决定下山回家,准备第二天再上山。

  • 相关阅读
  • 花园式移民小区

    文/图 记者 左 京走在美丽的王山底村移民小区街道上,感受田园诗般的享受。  夏日里沿着清凉的河道,缓缓进入商州区沙河子镇的明星村庄王山底村,一排排白瓷装饰的新房戴着俏皮的“红帽子”,与对面河畔...

    时间:08-18
  • 商洛市市境内发现麻核桃资源

    文/图 王根宪 茹远明麻核桃母树母树周边核桃楸结果情况  近日,我们根据有关线索,赴山阳县高坝店镇寺沟村对核桃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山阳县鹘岭西段北坡的密林中发现了两株麻核桃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市无麻核桃记载...

    时间:08-18
  • 战地勤务兵

    文/图 记者 左 京牛付得老人回忆往昔的战争岁月牛付得和他的继孙子韦正水一家  老兵牛付得今年92岁了,刀刻的皱纹布满了他的脸庞,眼睛几乎全部失明。不知过往的岁月在他身上压了多少重担,牛付得老人的背已经驼得...

    时间:08-18
  • 两栖农民

    文/图 记者 汪锳 左京今年3月,镇安举行首场返乡农民工招聘会,2200余名农民工入场登记,5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杨波说,自己之所以能在这行业站稳脚跟,且有不菲收入,离不开这门过硬的手艺。韩勇智干活认真细致,在业...

    时间:08-18
  • 过风楼镇成立“理事会”治理“脏乱差”

      本报讯 (董明华 邓 凯)近年来,商南县过风楼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积极探索实施“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形...

    时间:08-18
  • 中山村的喜乐事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吴履山   架电修桥、整村路、解决贫困孩子上学……,近日,提起柞水县杏坪中山村的变化,村支书侯忠孝掰着指头细数着村里的喜乐事。   “我们中山村是一个三沟两凹四...

    时间:08-18
  • 柞水为“两参人员”补缴养老保险

      本报讯 (宋 涛 党营章)“真是好政策啊!我很快就可以领到‘保命钱’了……晚年的生活算是有保障了……”,位于石镇街道的柞水县政务大厅内,退伍老兵王老伯抑制不住...

    时间:08-18
  • 社会各界看望慰问党敬卫遗属

      本报讯 (记者 吉文艳 王 倩 肖 云)8月14日,陕西省客家联谊会、商洛市侨联、市侨商会及商州区侨联来到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向见义勇为英雄党敬卫的家人送去三万多元爱心捐款,落水儿童父母也前往恩人的家乡,...

    时间:08-18
  • 洛南创新移民搬迁新机制

      ——洛南县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移民篇   2011年以来,陕西省大规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在十年时间内搬迁240万贫困群众。按照规划,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商...

    时间:08-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