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吕丽霞 左 京

移民户李奇种核桃、养鸡两不误,套养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在山下的王山底村移民新村,李奇有了一套新居。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之后,我们爬上了这名为狗娃梁的小山坡,驻足在王山底村的“核桃大王”李奇的林园外,登高远眺,满目青翠。透过一道柴门,我们惊喜地看到,绿皮的小核桃成群结队,好像在每一个枝头跳跃着,甚是繁茂。林地间,一群红冠白羽的土鸡和一群通身乌黑的乌鸡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在觅食,两只大白鹅神气地在它们周围走来走去。一阵黯哑的鸣笛,这是主人骑着摩托车从山下的移民新村行完人情回来了。一回到家,连口水都顾不得喝的李奇端起装满玉米粒的塑料桶,邀上我们一起去看他的鸡。只见木门还没完全打开,李奇就被鸡群给围了,每只鸡好像都卯足了劲争夺起他手里的食物。
今年46岁的李奇是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8组人,当过兵的他自从2002年回乡承包荒山种核桃树,期间套种过药材、套养过猪、土鸡,历经水电不通、资金紧张、市场动荡的窘境和磨难,最终以他的坚韧和智慧,让这片当初无人问津的荒坡变成一块宝地。勤劳而聪明的农民,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套种套养经济,养活了一双儿女,也在移民新村购置了属于自己的小洋楼,成为搬迁户里的致富能人。
荒坡上种下致富梦
无论走进李奇为养鸡而圈起的核桃林园,还是储存鸡饲料的库房,一切都给人一种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感觉,可见他对待自己的这份事业非常用心。但说起当初为何选择回乡承包荒山,李奇的回忆却充满了无奈和辛酸。“从部队退伍以后,早些年我在外面打工,可能是太老实了,叫人骗了。说好一天的劳务费是13块钱,最后拿到我手上只有5块钱。一气之下,我就回家了。”李奇说,回到老家后,村里搞农田基本建设,号召大家承包荒山,“当时承包的人多得很,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基本上都不干了。”
李奇用1万块钱买到了10亩荒坡30年的使用权,开荒后先在坡地里种上了些药材。“那时候咱还没有种矮化核桃的头脑。”李奇告诉记者,他与核桃结缘,多亏了一位战友介绍他去杨凌农高会,“我去考察了两三年,看哪个品种好。看好后我一次性买了1万多块钱的苗子,把10亩地都栽完了。”李奇说1万块钱在现在看来不算啥,可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却是笔巨款。“我这属于冒险的举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这1万块钱早都去做生意了,没人愿意吃这个苦,担这个风险。”因为核桃树苗比较小,李奇便将核桃树和药材套种,增加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是李奇最早开启的套种经济模式。
为了建起核桃园,李奇先后贷了五六万元。虽然李奇很精心地管护着核桃园,日日夜夜学习琢磨如何剪枝、防虫的技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核桃见效周期长,借贷来的钱就像投入了无底洞,难以收益,资金也成为李奇创业路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艰苦创业历经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