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板栗被毒虫咬、胡蜂蛰,爬山上树摔伤折腰……采访中,栗农说这样的事简直太多,甚至还有人为采摘板栗跌落山崖、被胡蜂蜇死等。“我们这附近刚有人被胡蜂蜇死,所以在外打工的孩子们纷纷打电话回家,让老人们不要上山打板栗了,不打烂了可惜呀。”张永利说。
价格持续低迷
9月20日上午,记者在镇安县河附近看到,随处可见板栗收购点。商贩们忙着装栗、过秤。
“谁知道今天一早外面又掉价了,我卖得便宜才2.8元一斤,最贵的好板栗也才是3元多。”小商贩韩先生说,昨天收购的3块钱一斤,今天已经赔了。最让这些商贩们头疼的是,板栗贮存不容易,一天不卖的话,不仅生虫子,而且重量也在降低,最重要的是价格不稳定,有时即使知道赔了还得咬牙卖出去。“今天中等的板栗都只敢收2块多钱一斤了,你说我们有时都赔钱,那些老百姓能挣到钱吗?”老韩反问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镇安板栗发展,政府颇费周折,改良矮化板栗品种,注册品牌商标,发展合作社,带动栗农科学管理栗园,扶持企业进行深加工,还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全力抢占“互联网+”,竭力拓宽板栗的销售渠道。但总是政府很热心,群众情绪低。“十几年前,种植板栗收益高,大伙越干越有劲,剪枝、施肥,精心管护,一斤价格是3块多钱。可是现在物价都涨成那样了,板栗价格还在3块钱左右晃动。老百姓不挣钱,他肯定不乐意。”采访中,镇安县一位基层林业干部说,板栗的价格连年萎靡不振,人工费也越来越高,加上农村大部分都是留守群体,管理很难就慢慢放弃了种板栗,有些栗农甚至把树都砍了种菜。
“其实板栗发展潜力很大,外地游客很认可镇安大板栗,我一年四季都做这生意,每年挣上10来万不是问题。”镇安县城宏华街路口常年销售炒板栗的张女士很看好板栗产业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每年这个时候,炒板栗成了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西安来的游客张先生说,镇安板栗名气大,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我带着一家人就是奔这些山珍美味来的,当然顺便玩玩这里秀美的山山水水。”
采访中,镇安县一家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坦露,镇安板栗不存在销不掉,而是量不够,价格低、管理难是老百姓心中的阴影。“可以向栗农发放小额贷款,鼓励集体或者个人大面积承包经营栗园,有困难政府可以协调解决,对板栗购销大户进行奖励,调动栗农的积极性。”这位负责人说,现在镇安板栗名片有了,深加工企业有了,销售渠道也畅通了,只需要提高板栗产量,满足当地企业深加工的需求,价格肯定也稳定了,达到企业和栗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