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耐心细致,解除项目后顾之忧
6月16日动员会召开后,根据《棚户区改造调查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程序、方法步骤,各管理处及10个征迁安置工作队,利用早饭前、午饭时、晚饭后时间,进巷入户,逐户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现场照相,定位定点,一户一档,登记造册,做到了所有搬迁户“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置意愿清”,为征迁安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信访维稳问题提前预判,在项目启动之初,县上就成立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组织150余名干部,深入拆迁群众家中,逐一了解情况,排查隐患,疏导思想,理顺情绪。县维稳办、公安、司法、税务、工商、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加强各类矛盾的排查和梳理工作,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和影响拆迁的违法行为。
第10工作队在前期摸底调查过程中,发现本队拆迁户中因老辈的遗产纠纷会影响后期的拆迁进度的户数还不少,于是提前介入,早日化解矛盾。汪家兄妹三人因遗产在法院打过官司,法院判决两间砖木房归大姐所有,但两兄弟不认,仍居住其中,其间还办理了房产证。工作队先深入了解情况,后咨询法院和房管所有关工作人员,认定其房产证办理不合法。随后,工作队多次上门做其思想解释和安慰工作,又请房管所工作人员登门入户撤销其房产证,为后期顺利开展各户面积认定和拆迁协议签订打开了“通道”。为了某户的土地信息材料,工作队还多次奔波于国土局档案室、地籍股等处查阅,用事实材料赢得拆迁户的认可和配合。
10月12日县政府班子专门组织召开“三严三实”广场问政,集中回答群众反映的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控制了群众的不稳定情绪。同时,各工作队人员始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对于群众一时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决不简单从事,草率了事,而是反复做工作,用真情实意打动群众。截至目前,该县没有因棚改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政策引导,变“要我棚改”为“我要棚改”,99%的群众对西街棚改工作持拥护和赞成态度。“这次补偿标准还行,比我心里预想的还高些,共产党对我们老百姓不薄,我一定响应政策,绝对不拖后腿。”《补偿安置方案》张贴后,众多百姓议而不定,而西街老住户王钦武却做出了果断抉择。以前人们都说王钦武是当地的“疙瘩头”“难缠精”,可这次他们都错了,王钦武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当天看到补偿方案后就索性签了协议,并组织家人冒雨搬家。
阳光诚信、让利于民,征迁工作廉洁高效
对于安置补偿政策的制定,该县在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制定硬政策,寻找平衡点,确保无弹性。出台了符合商南实际、群众能够接受的《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做到标准公开透明,隐形补助挤压,消除群众顾虑,大大缩短了拆迁时间,把原来预计的8个月,缩短到现在的1个月,节约资金1个亿。还将搬迁过渡费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一次性搬迁补助费提高到每户1500元,提前补偿给群众,户均可领到5万元补助,做到充分让利于民,使货币安置率达到71%。工作中,对所有干部群众和机关单位,坚持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补到底、一个政策卡到底,做到征迁政策、拆迁范围、拆迁流程、拆迁单位、评估结果、面积认定、补偿金额、回迁户型“八公开”,广泛接受社会方方面面监督,不搞暗箱操作、不优亲厚友。与此同时,还积极协调解决高龄老人租房、大件物品寄存等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对个别无理阻挠的“钉子户”坚决打击,保障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合法利益。大力开展司法、审计监督,责成纪检监察部门、检察院、审计局对整个拆迁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确保干部廉洁,工作高效,各项资金依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