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宏 图/记者 李 亮

改造后具有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

75岁的白双梅老人常常和邻居一起坐在桃花仙子广场边上谈论如今的好光景
听闻丹凤竹林关美丽乡村特别漂亮,近日,笔者慕名前往游览。山弯弯,水迢迢,车子顺着沪陕高速向东而下,出州城40公里便是竹林关。
车子出收费站,一抹碧绿映入眼帘,这便是进入竹林关美丽乡村的迎客竹,迎客大桥中央的花卉和宫灯展开喜迎之势,红色的串串红、黄色的秋菊,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桥的南头,一座方木做的牌坊面西而立,上书“竹林关”三个隶书大字,走过牌坊是竹林中掩映着一条长百米的廊道,廊道上面缠绕着一些藤蔓,下面有游客休息的条凳,从廊道两边有台阶可以下到河里面,这就是刚刚修好的竹林关丹江漂流码头。大坝横断银花河,不由得让人想起伟人的那句“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而这“深山出平湖”正在为竹林关的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过了桥,下了车,迎接你的是桃花仙子。桃花仙子塑像矗立在迎宾广场的中央,手提花篮,好似指引着方向,也似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时光静好,风轻云淡。银花河将古镇一分为二,河南是岭南风格的古街。古街古朴、宁静,三枞三横的街道形成一个九宫阁式的布局,一座座明清建筑坐落在街的两面。打柴廊道是古街东边的第一条古街,一条不足3米的木制廊道向北延伸,黄红色的木枥营造出古色古香的味道。廊檐上挂满了红灯笼,街边的“豆腐坊”正在迎接休闲的客人,三三两两的闲人来上一碗热豆腐,品头论足着当今的社会。你可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条上山打柴的山路,你可曾想象,这里曾经山洪爆发,石流滚滚。沿着古街向西走,城隍庙前烟雾缭绕,庙里的塑像庄严而肃穆,飘渺的香烟告诉你这里的万年香火,这里是农村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里祈福,他们在这里求子,他们在这里求安,迷信的成分在现代人的眼里已无多少痕迹,但信仰的骨髓却可以求得心安。
水街是第二条枞向的小街,也是整个古镇的灵魂所在。“水舟通襄汉,骡马入蓝关”的“竹林关古镇”的牌坊矗立在街的北头。一条小溪从南向北流淌,小桥、流水、人家,水车、石瓮、老铺。水是有灵性的,鱼儿在溪水中游荡,小孩在水街两旁嬉戏,三两老人在溪边摆上一局象棋,着意驰骋疆场,随性楚河汉界,静享盛世悠闲。康乐街是从向的第三条街,穿过街头牌坊,是一排排饭店、宾馆。理发铺、裁缝铺等一些老店栉次鳞比。竹林老街、丹水街、江滨大道横贯东西。“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环街而修的水道,是古街的脉络。清清的山泉从山间引入,给古街带来了灵气,源源不断的人脉,给古街注入了生机。
但这并不是古镇的全部,一幅“竹林老屋”的牌匾告诉你这里是有故事的,“果然如此”在这里不是一句成语,他是一家水果店,“天生福肉铺”是这里的老字号,家电、日用品,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在这里不仅有你能买到的商品,还有大型的接待宾馆。古街的风貌向游人展示着他悠久的历史,繁华的景象和文化底蕴漫步古街,那错落有致的古居建筑、平缓曲折的老街长廊、朱红色斑驳古旧的门板、家家门口垂挂的带有丝绦的宫灯,让你沉浸在的“小江南”的意想之中,好奇的心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