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小山村的美丽嬗变

2016-05-23 08:44:0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观念之变:让“等靠”成“自强”
  在法官庙村村委会活动室旁边,古庙维修正在进行。不远处的梯田里,人们正来回奔忙,曾经的荒地被梳理出优美的线条,集中调形后的土地让小山村充满诗情画意。
  近年来,各级政府优先解决乡村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打通了四面通往法官庙村的通水村水泥路。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民生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的相继实施,不仅令法官庙村脱胎换骨,更是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地改观。
  “村里最大、最主要的变化,还是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前村民都是混日子,聚在一起打牌、闲聊、吵架,无所事事,但现在大家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都在想着怎么挣钱,怎么把村子发展好。”丁柏安说,这是他这几年最切身的体会。
  黄严华正在香油作坊内忙碌着:撒芝麻,推磨,刚进来几名游客在围观。来自武汉的游客王锋挽起袖子推起了石磨,身旁的家人拿起手机狂拍不止。“这芝麻油闻着香的很,像小时候奶奶做的芝麻油的味道。”王锋说。
  黄严华从小在农村长大,他看到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便琢磨游客会不会对当地传统的香油压榨工艺感兴趣。“我专门学习了这门传统工艺,从亲友那借钱开办了这家石磨香油作坊。”黄严华说,美丽乡村建设,让他看到了机遇,找到了商机。
  不到30岁的黄新华,与身患残疾的妻子朱成艳,在前店子村经营一家根雕奇石馆。他们之所以在这里开店,不仅是有利的条件,最重要的还是他观念的转变,他要从政府救助的日子走出来,凭借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情,变“等靠”为“自强”。
  刚从池塘回来的赵贻林,向我们说起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给他家带来的变化。今年51岁的赵贻林,左眼残疾,前几年给孩子治病,导致家庭贫困,欠下十多万元外债。2014年,在政府帮助下,他开始流转荷田十多亩,种植莲藕,养殖鱼苗,发展莲鱼立体生态经济,现在基本还完了外债,今年还加盖了二层楼。“有政府的帮助,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啊,不努力也富不起来。”赵贻林说,他要借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在村里办第一家农家乐。“现在正在筹备,硬件基本都已到位,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来给指导了好几次,因前段时间身体不好耽误了,争取在“十一”长假前开张。”赵贻林满怀信心的说。
  “以往扶贫,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各干各的。如今实施整村推进,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弊端,将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法官镇党委书记申国华总结道,这些掌握重要资源与资金的部门,共享资源的优势在整村推进扶贫上得以充分施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梯田观光茶园,千亩荷塘,坡地核桃建园,林下种植中药材……一个综合示范村和现代农业观光园正在法官庙村形成,把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结合在一起,按照特色示范村和田园观光示范村的定位和A级景区建设标准,坚持富村与富民、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帮助救扶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相结合,集中投入,合力推进,力争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奇山秀水、连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秦岭原乡旅游样板村,是法官庙村脱贫攻坚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