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里随处可见带孩子的老人

许多照顾孙辈的老年人利用闲暇时间 也加入到广场舞大军中 。
候鸟迁徙是为了追逐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年轻人漂泊异乡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而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离开亲友的陪伴与熟悉的环境,忍受着“漂”在异乡的不适与孤独,只为照顾儿女的生活。子女在外闯未来,父母跟着“漂”晚年,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自不用说,可埋藏在老人心底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却不易被察觉。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抽时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作为社会,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漂泊异乡做“保姆”
家住丹凤县西关社区的郭淑芬今年57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59岁的老伴就职于县城某单位,儿子今年32岁,早年在辽宁沈阳当兵,退伍后娶了一位沈阳姑娘,便在沈阳安了家。“老伴每天忙着单位的事,儿子远在他乡有自己的生活,我一个家庭主妇除了做饭,就是跟着些相熟的老姊妹串门、爬山、跳广场舞,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郭淑芬说。4年前,郭淑芬的儿媳妇诞下一名女婴,孙女的出生让老两口体会到了做爷爷奶奶的喜悦,但老两口的生活也随着孙女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淑芬的儿媳妇在沈阳一个部队医院做护士,生完孩子三个多月就要上班,年幼的孩子必须有人照顾,做奶奶的郭淑芬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此项重任,就这样撇下老伴,跟儿子来到了沈阳。
在陌生的城市里,除了儿子和儿媳,郭淑芬没有一个熟识的朋友和伙伴。尽管人生地不熟,可老人在家照料孙子,日子倒也过得忙碌充实。“每天被尿布、奶瓶和哭声包围,趁着娃睡着赶紧给自己做点饭,抽空再做做家务,忙得团团转。”郭淑芬说,看着孙女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儿子、儿媳工作顺利、恩爱和睦,对自己孝敬有加,心里也十分欣慰,但是内心深处的孤独苦恼,以及对老伴的牵挂让她无法排解。同时,一辈子生活在西北的郭淑芬怎么也适应不了东北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生性爱热闹的她乍然被“圈”在家里也让她感觉分外苦闷。“沈阳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国庆节过后就开始冷了,一冬室外气温常常零下二十多度,全身包严实都待不住人,可室内温度又能达到二三十度,穿着线衣线裤都嫌热。”郭淑芬说,白天儿子儿媳都出去上班,晚上才回来,她一个人在家就剩下看电视了,只有中午十二点左右外面才暖和一阵,她就趁着这段时间把孩子抱出去晒晒太阳,自己也能透透风。“出来一聊才知道这一个小区里住的大都是外地人,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儿子、女儿来这儿的。”郭淑芬说,跟其他老年人的聊天让她单调的生活有了些许乐趣,通过聊天她还学会了不少东北话。
做了4年免费“保姆”,现在郭淑芬的孙女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不再需要郭淑芬到沈阳日日照料,郭淑芬便回到了丹凤老家,每天又跟一伙老朋友拉家常、爬山、跳广场舞,爽朗的笑声重新回荡在她熟悉的大街小巷。“想孙女了就打电话,还能视频聊天,实在想得厉害了就让儿子把娃带回来,再也不想到沈阳去了。”郭淑芬说,儿子前几天还打电话让她过去过冬,被她一口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