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党建领航 脱贫攻坚

党建领航 脱贫攻坚

2018-06-26 09:10:1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 —洛南县四皓街办实施领航工程力推产业扶贫

  文/图 许耀堂 王志锋

  “过去大家都说,烂泥巴扶不上墙,现在只要好人拉一把,烂泥巴也能扶上墙。”近日,洛南县四皓街办柳林村贫困户袁来生说起自己的脱贫故事时,喜滋滋地。

  老袁家有4口人,妻子十年前瘫痪,儿子在五年前因车祸致残,儿媳离家出走,年幼的孙子上学。一家4口全靠他一人挣钱养家,日子特别艰难。群众多次给他评“低保”,他说“我是党员,不能和群众争利”。从去年开始,“低保”实行应保尽保政策,每年低保能领一万多元,洛南爱心纯净水公司投产后,县总工会的投资量化给他配1股,他以5万元的金融扶贫信贷额度入了5股,年底分红6000元,同时他在水厂当送水工月工资1600元,家里一下子收入增加了好几倍,袁来生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脱贫政策好。

  在商洛这片土地上,很多贫困户像老袁一样,勤劳、善良、一辈子勤勤恳恳,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沦为贫困户。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特困群众是“烂泥巴扶不上墙”,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要说:“精准扶贫,只要全心全力帮扶,没有脱不了贫的贫困户!”

  “三权分置”的变奏曲

  四皓镇中心村属洛惠渠主灌区,全村357户群众1677人,人均耕地3.5亩,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

  2011年,村班子领办惠农烤烟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用100亩建烘烤设施和日光温室,承担本村烟叶集中烘烤和附近5个村1.8万亩烤烟育苗任务,其余土地承包给87户烟农栽植烤烟。合作社建有机耕作业、防虫防病防灾和分级烘烤服务队,为烟农统一提供生产服务。日光温室完成烤烟育苗后发展精细蔬菜,一年两茬。2017年烟农栽植烤烟总收入800万元,合作社从事育苗、烘烤、“三防”等服务和花卉蔬菜种植等项目综合收益38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

  为解决烤烟生产需要大量农家肥问题,2015年村上创办牧源、利民两个养殖合作社,配套发展畜牧业。安排36户群众从事规模养殖,目前母猪存栏200头、生猪存栏6000头、蛋鸡存栏1.8万只。养殖合作社产生的粪便经发酵处理,全部交由烤烟合作社向烟农配送。

  接着,村上创办“丰农”蔬菜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育苗、防虫防病、新技术推广和产品包销等服务,带领群众利用烟田空闲的间隙发展大路蔬菜,产品销往西安、渭南和山西永济等地,当年实现纯收入80多万元。

  村党支部从2016年开始,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基地支撑”的办法,把全村61户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范围,对“三无”户按流转土地数量配股,在合作社或休闲山庄入股,按年分红;对一般贫困户除配股入股外,或安排在合作社务工,或在合作社从事承包经营活动,村中32户贫困户劳力在烤烟合作社长年务工,人均月收入2200元。至2018年5月,全村顺利实现每户贫困户“发展二至三个脱贫产业,参加二至三合作社”目标。

  该村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核心是把中央实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落地生根,关键是有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好路子。

  “三变”改革的柳林模式

  四皓街道柳林村有689户2214名群众,其中贫困户49户156人。随着县城西扩,几乎所有耕地用于重点项目,阳光庭院、文圣名城、建材商贸等企业和小区星罗棋布,两万多户群众入住7大住宅小区,聚集了人才,聚活了人气,聚拢了需求。

  实施领航工程中,村班子坚持“土地是资源,商机也是资源,人才更是资源”的理念,着眼于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生产经营环境优势,坚持干部带头领办集体企业、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带头创业创新的激励措施不动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业态培育,大力发展工业、商贸、建筑、运输和服务业,实现全新突破。2017年工商业和服务业实现总产值8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8万元。

  2017年,探索实施“三变”改革,相继创办了“爱心纯净水公司”、供销电商公司、置业公司和励志兔业合作社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兜底帮扶承载能力强的集体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全社区贫困户入股集体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

  村党支部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投资46.5万元,由当时的村委会主任管玉虎(现任党支部书记)领办爱心纯净水公司。公司借用本村贫困户产业扶贫信贷额度贷款,吸纳贫困户入股,按信贷额度和入股数量给贫困户配股;县总工会、四皓街办和县委组织部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平均量化给本村及药王、代原等村52户贫困户,作为贫困户股金,建立群众权益兜底保障机制;公司利润实行“三分之一留作扩大再生产,三分之二用于股东分红”,确保贫困户受益。2017年实现利润29.8万元,贫困户每股分红1000多元。

  柳林村在鑫泰商贸城项目建设中,把原村办农场的土地置换为一栋商贸大楼,招商引资,创办洛南县供销电商公司,安置45户贫困户子女就业。阳光庭园项目建设中,把荒坡资源置换为房产,创办柳林置业公司,为柳林辖区内全部住宅小区、商贸小区和机关单位提供物业服务,安置200多名群众就业,公司利润的一半用于产业扶贫。在花溪弄项目建设中,柳林一组用6.25亩耕地入股,获得60套商铺产权,安排本组60户农户从事第三产业。

  柳林村实施领航工程、力推产业扶贫的成功之道,在于探索形成城郊村“三变”改革的实践模式:干部带头领办集体企业、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带头创业创新,把贫困户装入集体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或民营实体经济,为实施“三变”改革提供“渡船”;坚持三权分置精神,用好耕地、林地、闲置土地,盘活闲置房产,变资源为资产;流转土地入股、产业扶贫信贷额度股权转换、产业扶持资金量化,通过三条路径,实施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土地流转金收入、股权分红收入、就业工资收入,三种方式并举,实施贫困户产业兜底帮扶;实体企业就业、加盟合作经济组织创业、在合作社旗下承包经营、互助经营、自主经营,通过三种生产经营方式增收致富。

  小康路上牵手行

  与商州一岭之隔的连河村地处大山夹缝之中,全村34个组850户群众。2016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包扶下,产业扶贫捷报频传。

  脱贫攻坚工作中,连河村以“每户发展二至三个骨干产业,参加二至三个合作社”为基本任务,县委向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发出“带头创办集体企业,带头领办合作社”的号召,连河村原村委会主任组建“众望”种苗合作社,把山底组的200亩平地全部流转,在永丰镇李村水库周边流转土地500亩,进行白皮松种苗繁育,还把46户农户吸纳为社员,按流转土地数量配股,群众在合作社务工。

  村副支书雷黎锋是闻名全县的养蚕能手,领办“兴旺”蚕桑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小蚕共育、桑园科管、防病消毒、成蚕回收等服务,带领群众发展蚕桑产业,98户蚕农(贫困户33户)养蚕400张,收入70万元。

  曾任连河村党建指导员农技干部雷鸣,组织群众创办“野山”食用菌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制作菌种、代料、装袋点菌、消毒灭菌,由农户分户管理,发展代料香菇30万袋,从业农户28户,去年实现纯收入150万元。

  被群众誉为“羊大王”的街道畜牧干部李海峰,现任村党建指导员,兼任清泉羊业合作社理事长。五年前他承包村办林场办起养羊场,交给父母经营,2017年在村第一书记施屹立的鼓励下组建合作社,对具备圈养条件的农户投放种羊,带领大家发展养羊产业,合作社采取“515”模式,帮扶贫困户11户,当年发展羊460只。今年该村把英模沟土地流转,由清泉羊业合作社开发,目前养羊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有望在今年国庆节前投产。

  “发展山地特产,在连河村已形成一条产业扶贫路径。”连河村原第一书记施屹立谈到,实施“双建双带双提升”工程,把贫困户纳入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本质是把党组织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与合作经济组织市场服务功能深度融合,使之成为产业扶贫的不竭动力。

  “三个转化”是根本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力推产业扶贫,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建主题活动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

  四皓街办实施领航工程,探索“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实践模式,核心是把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普惠性与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的精准性深度融合,把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和兜底帮扶承载能力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把变“号召干”为“领着干”作为破解贫困户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四缺难题”的首要任务。

  实施领航工程力推产业扶贫,创新构建的五大机制,四皓街办的经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产业扶贫牵引机制。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功能有效发挥,“三层功能”构成党建领航的动力机制;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叠加”构成生产要素动力机制。

  ——产业扶贫实施路径。在县域主导产业布局大盘子上,科学谋划一个村、一户贫困户的产业小盘子。立足于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经营环境”和“人才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骨干产业发展,在具体项目选择上,既要着眼市场刚性需求的长远预期,更要着眼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不可盲目跟风。

  ——产业扶贫实践模式。稳步推进物质资源三权分置,以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配置资源。坚持统一流转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土地流转金、股权分红和稳定就业收入的产业扶贫共享机制不动摇;坚持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与农户入社务工相结合,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与农户分户生产经营相结合,合作社组织生产互助与农户在生产基地承包经营相结合的产业扶贫组织形式不动摇;坚持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承载,统筹实施金融兜底的产业扶贫融资服务不动摇。

  ——产业扶贫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实施产业扶贫的新业态。

  ——产业扶贫投入机制。流转土地配股、扶贫信贷额度股权转化和投入产业引导资金,是全新的输血方式。贫困户在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务工,在合作经济组织旗下从事生产经营或创办家庭农场,是典型的造血方式。二者深度融合,才有可能实现兜底帮扶效益的最大化。

  • 相关阅读
  • 扶贫路上勇担当

      朱金华  段保江同志1974年生于陕西商南,现任陕西商南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从信贷员到董事长,由普通党员到党委书记,段保江同志在农村金融战线倾注24年心血。角色转换,始终心里装着百姓;生活工...

    时间:06-26
  • 自立自强摘穷帽

      通讯员 刘盛会 特约记者 李治军 “我也经历过贫困,靠党的好政策脱贫了,我愿和乡亲们一道,手牵手肩并肩努力发展产业,争取让更多的人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近日,面对商南县委组织部帮扶干部,...

    时间:06-26
  • 扎根基层 助民圆梦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波  在张书军的学习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我要发挥自己这颗螺丝钉的力量,帮助老乡脱贫,这是我的小梦想,是为了圆众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  三...

    时间:06-26
  • 蟒岭绿道成为乡村游好去处

      本报讯(陈晓锋)碧水蓝天,廊桥驿站。6月24日,在蟒岭绿道生态景区北游客服务中心,优美的景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骑行爱好者在此休憩,尽享美丽乡村游的闲情逸致。   蟒岭绿道是我市首个绿道实验区项目,也...

    时间:06-26
  • 金丝峡镇旅游扶贫实现三业创收

      本报讯(何春红 刘端鹏)商南县金丝峡镇依托旅游资源,做足创业、就业、产业“三业”文章,实现了以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标。   突出旅游服务,实现就业增收。协调企业,统筹5A级景区、游客接待...

    时间:06-26
  • 柞水农家乐火爆乡村游

      本报讯(骆昭君)土鸡、活鱼、山野菜……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柞水的农家乐生意又开始爆满。餐厅周围绿树成荫、花草丛丛,一波波城里来的游客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农家菜。在柞水,像这样的农家...

    时间:06-26
  • 商南精心打造品质旅游示范工程

      本报讯(代绪刚)商南县今年来把金丝峡5A级景区综合服务区项目作为提升金丝峡景区品位、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推动金丝峡5A级景区持续发展,擦亮商南大秦岭封面“金”字招牌的一个重大项目进行重点打造,...

    时间:06-26
  • 丹凤推进省级文明县创建

      本报讯(索志锋)“创建文明县城,共建美好家园”“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日前,在丹凤县城一些重要路段和区域,一组组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今...

    时间:06-26
  • 何家塬村变身记

      本报记者 汪瑛 吉文艳   从莽岭绿道南口进入,骑车5公里,就到了商州区夜村镇何家塬村。碧水荡漾、绿树成荫,一排排灰白相间的房子排列两旁。房前屋后、村道两边的空地上,栽种着各种花卉,整个村子被装扮得清...

    时间:06-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