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做镇安花鼓戏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2025-03-11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杨建东
  在镇安县的文化领域,唐仁晋是一位默默耕耘,为镇安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作为镇安剧团的资深编剧,他在镇安花鼓戏这片艺术天地里,精心雕琢出一部部佳作,生动讲述镇安故事,深情传递镇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感。
  唐仁晋与镇安花鼓戏的缘分,早在儿时便已种下。他成长于民俗风情浓郁、艺术氛围浓厚的镇安,自幼对文学和戏剧兴趣盎然。儿时记忆里,镇安花鼓戏独特的唱腔、欢快的节奏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他。他常流连于乡间戏台之下,沉浸在花鼓戏演绎的鲜活故事中,那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成为他心中创作的最初火种,点燃了他对戏剧热爱的熊熊火焰。
  凭借对戏剧的满腔热忱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唐仁晋毅然踏上编剧之路。这条路布满荆棘,却也满含希望。他深入钻研镇安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从古老传统剧目里挖掘精髓,从民间艺人的精湛表演中捕捉灵感。他深知,唯有透彻领悟这一传统艺术的灵魂,才能创作出既保留韵味又富有新意的作品。经过多年沉淀,他厚积薄发,开启创作之旅,一部部镇安花鼓戏作品接连问世。
  唐仁晋创作的上百部镇安花鼓戏,每一部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他善于从镇安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筛选素材,将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事迹,以及镇安人民的情感与精神巧妙融入戏剧。以其代表作《古镇情缘》为例,该剧以镇安一座古镇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几代人的爱恨情仇、奋斗与坚守,生动展现镇安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轨迹。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既保留了传统花鼓戏的幽默诙谐和浓郁地方特色,又融入对人性、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一段经典唱词这样唱道:“古镇开发人心向,美丽乡村建设忙。脱贫攻坚打硬仗,丰收已闻瓜果香。筑巢引凤生意旺,游人如织穿梭忙。”此剧一经上演,便在镇安引发强烈反响,观众无不为剧中故事所打动,为唐仁晋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所折服。
  创作之路并非坦途。在创作反映镇安农村脱贫攻坚历程的花鼓戏时,唐仁晋面临诸多挑战。为真实呈现农村状况,唐仁晋深入贫困山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亲身体验他们的艰辛与奋斗热情。收集素材过程中,他遭遇语言沟通障碍、村民误解等难题,但凭借真诚与耐心,最终赢得村民的信任。创作剧本时,他对每个情节、每句台词都反复推敲,力求在展现脱贫攻坚成就的同时,生动刻画人物内心,让故事兼具时代感与艺术感染力。
  经过不懈努力,《扶贫路上》这部花鼓戏成功问世,并在各地巡演中广受好评。不仅为观众带来精彩视听享受,更成了宣传镇安脱贫攻坚成果的文化名片。剧中唱词“脱贫攻坚共决胜,激发动力靠内生。携手绘就小康景,唯有脱贫最光荣。清早踏露桑园进,一片叶子一片情”,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除了创作剧目,唐仁晋还积极投身镇安剧团的排练与指导工作。他明白,一部优秀作品不仅要有好剧本,还需要演员精湛演绎。排练现场,他耐心为演员讲解剧情、剖析人物性格,助力演员更好理解角色。他对道白、唱腔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他常说:“戏剧是综合性艺术,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尽显其魅力。”在他指导下,演员表演水平显著提升,镇安剧团在各类演出和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冲击下,唐仁晋深知镇安花鼓戏传承与创新的紧迫性。他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舞台美术设计和表演手法。他与年轻音乐创作者合作,为花鼓戏打造更具现代感和节奏感的配乐,让古老唱腔焕发出新魅力。舞台美术设计方面,他引入现代灯光技术和多媒体元素,营造逼真、绚丽的舞台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同时,他鼓励年轻演员融入现代舞蹈元素和表演风格,使镇安花鼓戏更贴合当代观众审美。这些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为镇安花鼓戏传承发展开辟新路径。
  在唐仁晋的不懈努力下,镇安花鼓戏从镇安的乡间地头走向更广阔舞台。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戏剧展演,在众多优秀剧目中脱颖而出。他如同一位文化摆渡人,借助花鼓戏舞台,将镇安的故事与精神传递给无数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镇安这片魅力之地。
  著名戏剧评论家李华在评价唐仁晋的著作《戏里戏外》时指出:“这部著作犹如一扇通往镇安花鼓戏艺术世界的大门,书中每个故事、每段唱词,都饱含着他对这一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书中收录的小戏别具特色,如《左邻右舍》,聚焦山区小镇两户人家因琐事产生的矛盾冲突,从互不相让到在邻里长辈调解下化解误会、重归于好。故事以轻松幽默笔触展现镇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诙谐对白和生动表演让观众在欢笑中领悟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唱词“隔壁邻舍本一家,些许小事莫要抓。抬头不见低头见,和和睦睦笑哈哈。你让一步我退下,春风吹散那层纱。从此情谊深似海,共赏乡村好晚霞”,质朴而动人。还有《花鼓情怀》,讲述老镇安花鼓戏艺人面临后继无人困境,热爱戏曲的年轻人偶然结识老艺人后拜师学艺,师徒克服重重困难,年轻人最终成长为优秀表演者。此剧展现镇安花鼓戏传承的艰辛与希望,彰显老一辈艺人的坚守和新一代的担当。唱词“老艺人心忧花鼓亡,孤身坚守岁月长。幸得后生志高远,拜师学艺志如钢。师徒携手把路闯,传承之火再重光。镇安戏曲千秋唱,文化根基永不忘”,唱出了传承的心声。
  这些小戏从不同角度反映镇安的社会风貌、人文情感与文化传承,成为唐仁晋创作生涯中的璀璨明珠,在镇安文化长河中闪耀光芒。众多读者对《戏里戏外》评价颇高,一位读者留言:“这本书让我看到镇安花鼓戏背后的故事与灵魂,唐仁晋用文字定格舞台精彩,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 相关阅读
  • 镇安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本报讯 (通讯员 杨 莉)今年以来,为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整治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镇安县纪委监委积极构建“调研—督导—整改—问效”全链条监督...

    时间:03-11
  • 镇安县环境分局为企业复工复产“绿色护航”

      本报讯 (通讯员 曹晓涛)春节过后,镇安县各企业迎来复工复产热潮。为全力保障企业发展环境安全,市生态环境局镇安县分局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以一系列有力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守生态环境底线...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