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严审合拍片,《阿凡达2》似乎没了辙
在那之前不久的9月初,有中国演员许晴参演、一部分戏在中国拍摄的《环形使者》作为一部“中美合拍片”揭幕了多伦多电影节;而当时广电总局已经在严审合拍片,到了9月下旬,这部电影的“中美合拍片”身份随即被取消,好不容易才在原定的9月28日以普通“引进片”的身份登上中国内地的大银幕。
除非让潘多拉星球也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否则《阿凡达2》几乎不可能满足广电总局关于“中美合拍片”的标准。像卡梅隆这样对“中美合拍片”的标准还不明确的人,在好莱坞有很多。
B
几许无奈
《钢铁侠3》成不了“合拍片”,制片人说“还是有收获”
“美中电影高峰论坛”主席萧培寰(Peter Shiao)曾表示,中美双方对合拍片的认识依然存在差异,在美方看来,只要中美两国电影人在一部影片的投资、制作等方面有过深度合作,那么这部影片就可以被叫做“中美合拍片”。但中国对“合拍片”有着自己的定义。
每年讨论合拍的可能,仍有人不明就里
每年10月在洛杉矶举办的“美中电影高峰论坛”到去年已经开到第三届,目的就是将中美影人聚集在一起探讨合拍与合作的可能。同期还有中美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电影节、美国电影市场等各类活动扎堆,在这些活动上随便见一位中方或美方的代表,都会说自己有“合拍”项目正在洽谈中。然而最终谈成的是极少数。从第一届到第三届,每次都会有中方代表讲分账比例的计算、中美合拍的定义、回顾中美合作上的案例等,而每年也都会涌现一大堆美国人对中国的各种规定和政策不明就里。
“中美合拍片”的标准在这些年里时有变化。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外合作摄制影片管理规定》中,“合拍片”被定义为三种形式,分别是联合摄制: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摄制;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中方有偿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委托摄制:即外方仅以委托中方的形式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而“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这个新标准,是2012年8月底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提出的,因为“伪合拍片”使大量资金流走,威胁国产影片。
《钢铁侠3》需要并感谢中方合伙人的协助
《钢铁侠3》是中国D M G娱乐传媒的CEO、美国人丹·密茨和《环形使者》一道谈下来的合拍项目。《钢铁侠3》和《环形使者》都做了“中国特供版”,但它们又都成为不了名正言顺的“中美合拍片”。
《钢铁侠3》制片人凯文·费格(K evinFeige)在美国宣传期间对未能成为“中美合拍片”一事并未表现出特别多的埋怨,反而是一再感谢中方合伙人D M G公司帮助找中国演员、安排外景拍摄、协调工作及宣传活动。毕竟对于一个外来者,在对中国国情、人情了解甚少的情况下,惊奇漫画和迪士尼公司都需要来自中国的团队帮助他们完成很多与中方的协调工作。因为毕竟并非有中国人和中国景在片中出现就保证引进,比如《黑暗骑士》(The D arkK night)、《传染病》(C ontagion)等均有华人面孔参与,但因为对华人角色塑造得不够正面而无缘引进中国。制片人K evin认为他们这次合作依然很有收获。
《僵尸世界大战》及《变形金刚4》,甚至很多中方电影公司希望寻求合作的《阿凡达2》,从本质上与《钢铁侠3》没有区别,都只是在保证好莱坞故事核心不变的情况下,融入少量中国资金,加入少许中国元素以求更顺利地进入中国,但好莱坞片商始终无法获得43%的分账比例,依然受配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