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几许算计
《赤壁》美国遇冷,《飞虎》“中国人太多”,做“特供版”赚了再说
真正的“中美合拍片”也并非没有实现过。早前的《功夫之王》、《功夫梦》、《木乃伊3》、《赤壁》等,都属于“中美合拍片”。
《赤壁》、《一九四二》等合拍片在美国无人问津
2008年,成龙、李连杰(微博)、李冰冰(微博)(微信号:libingbinglove)主演的《功夫之王》在北美收获5200万美元,在中国内地也冲上了2亿人民币(约2700万美元),但众人穿着中国传统服装却中英文频道随时转换让中国影迷直呼别扭,美国少年穿越到中国学功夫的故事亦让其停留在“青少年读物”的层次。成龙和威尔·史密斯的儿子主演的《功夫梦》2010年上映时在中国内地仅收得5500万人民币,美国人以1.76亿美元的票房贡献表明他们更爱这个电影。吴宇森执导的《赤壁》在中国卖了好几亿,美国票房却不足500万人民币。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花重金请来“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虽然中国票房超过6亿人民币,但在美国上映后几乎无人问津。冯小刚(微博)的《一九四二》虽然请来了蒂姆·罗宾斯和阿德里安·布洛迪两位好莱坞巨星主演,也同样在美国只有华人观众关注。
拍一部电影想要人见人爱,本身就不太现实。符合“中美合拍片”标准、又能中西观众“通杀”,这样的剧本很难找。大导演吴宇森与曾试图与好莱坞电影公司洽谈合拍《飞虎》(Flying Tiger),影片的题材刚好可以满足在中国拍摄、中美演员均可参与并作为主角,但最终美国人还是觉得剧本里中国人太多,难以对美国市场产生吸引力。
中方希望美方“提升中国电影”,美方就想赚钱
曾到洛杉矶寻求合作机会的宁夏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庞洪说:“现在的中国观众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是受好莱坞大片熏陶的一代,中国电影技术不跟进就无法取得好票房。”他希望好莱坞能有技术、艺术人才来改变中国的电影整体水平。但好莱坞找中国合作并非希望帮助中国电影的提高,而只是冲着票房来的。能说一口流利京片子的D M G总裁、美国人丹·密茨去年受访时坦陈:“对好莱坞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然而即便再重要,好莱坞也不会因此就把百年形成的模式改变了。现在缺的是,能拍中国元素又懂好莱坞的做法。”
做“特供版”增加引进筹码又“讨喜”
让中国演员来演几个小角色、到中国拍几场戏,却在国际公映版中删除,这应当不是“拍中国元素又懂好莱坞”的最恰当的做法,但它是好莱坞片商摸索出来的应付中国市场的一种方式。《钢铁侠3》的出品方之一、迪士尼亚太地区总经理张志忠表示:“迪士尼希望加入更多中国元素,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但很明显,能挤进那仅有的34个进口配额、讨好包括审查小组在内的中国观众才是“中国特供版”诞生的主要原因,好运的话说不定还能成为“合拍片”。像《僵尸世界大战》如果不做“中国特供版”是无法引进的,原着小说把中国被设定为病毒发源地,派拉蒙显然不希望错失由布拉德·皮特在中国内地带来的巨大票房收益。
特供版《变形金刚4》的猜想:
出现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比如经典解放大卡车变身为关二哥模样
可以来一个中国面孔的美国警察,或者来一个中国热辣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