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几大新区的建设规划中均提出了“复合型城市”的建设理念。
事实上,郑州早在新区建设之初,就率先提出“复合城区”理念,即通过功能、产业、生态、空间以及体制的复合,囊括三大产业,形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通过打造‘复合城区’,依托产业优势,对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托产业的聚集效应,可以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谷建全如是分析。
目前,新乡平原新区已开工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一期、“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13个项目。许昌新区总投资36亿元,以电力一次设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主体的“温州产业园”项目建设亦如火如荼……
“复合型城市在扩张时克服了以往建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弊病,通过保留一部分基本农田、划区域分散建设等城市规划理念,摆脱‘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城市病’。”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坦陈。
事实上,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内不少地方“新城区”建设热已经勃兴,河南各地新区建设亦不甘落后。《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省南阳、安阳、信阳、商丘等城市新区方案亦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
“新区建设更容易给地方政府提供‘大手笔’运作的空间,容易出政绩,也容易拉动GDP的增长。新区规划通过之后,土地审批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相对于旧城改造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热衷于开发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某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说。
约6.98万亿巨额投资怎么来?
不过,新区建设亦非坦途。
“一些并不具备需求和经济支撑的中小城市现在也在盲目跟风,举全市之力,建大马路、大立交及大广场。”谷建全毫不讳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资金结构比较单一,城市新区建设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难题。
张保盈指出,上述六大新区规划面积共约3105平方公里,依据河南新城区均平方建设成本2000元左右计算,每平方公里的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总额大概在22亿元左右,约需6.98万亿元的投资总量。尽管此为预估数字,六大新区若在20年内完成实际投资1万亿的规模还属“理性”,但即使如此,投资总量也十分惊人。
而目前我国城市新区建设的资金来源,以投资源头划分无非有三:一是道路投资、绿化以及安置费、补偿费、公共土地等政府投资资金,二是土地出让金、建设成本、厂房设备等企业投资资金,三是包括房屋购置及相关税费在内的个人投资资金。
“国内新区建设的前期投资通常是5%的投资拉动比,也就是说政府在新区每投资1亿元,可以拉动20亿元的投资额。按照以上新区拟建设规模估算,郑州新区前期投资需要200亿元、洛阳新区需要100亿元,其他四个城市需要50亿元。”张保盈分析。
上述六市公布的2009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表明,郑州是301.9亿元,洛阳是120.3亿元,开封是29.5亿元,焦作是54.4亿元,新乡是55.9亿元,许昌是47.1亿元。“从综合财力来看,除了郑州和洛阳,其他四个城市的财政基本上入不敷出。也就是说除了郑州以外,其它五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很难支撑新区建设。”张保盈直言不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