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稳中有进,增长质量逐步提升

2015-07-17 09:30:15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和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实现年增长预期目标大有希望。

  保持基本面向好的趋势

  比利时鲁汶大学商业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表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得以不断解决,就业也随之增加,加上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私营企业部门的经济表现也将得到加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目前房地产投资、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增长仍然相对疲软。罗格·蒂斯建议,下半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对本报记者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转折期。二季度7%的增长率说明了中国经济在“量的扩大”期间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得到改善,“质的提高”不断出现好的势头。例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率下降、城乡差距缩小、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在全世界范围来看,这都是非常大胆、面向实体经济的新发展战略。这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质量提高,而且也是对世界经济的稳定贡献。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丰采夫表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年增长预期目标大有希望。这一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完全可抵御经济结构再平衡过程当中出现的经济波动。阿丰采夫进一步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上述增速,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果。

  德国柏林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学研究部主任克里斯坦·德瑞格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放缓,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推动力的转型所致。前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如今越来越依赖于私人家庭的消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确保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德瑞格尔认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不容易。同时,尽管中国人的工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社会老龄化在进一步加剧,很多家庭必须为了未来的养老而增加积蓄。

  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位于英国伦敦的卡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对本报记者说,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7%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曾经有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甚至预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但现在看,中国经济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保罗认为,上半年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预示着未来可能有较强的增长潜能。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部分是受到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同时本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增长速度自然会放慢。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也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已经从偏重增长数量转向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庄巨忠说。

  庄巨忠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坚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引导资本向创新聚集,将发展重心从低成本生产转向高价值生产”。

  巴基斯坦《特快论坛报》资深记者穆罕默德·伊凡·高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较之以往有所放缓,但这是在中国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和深化改革背景下取得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更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如今,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对于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高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向服务业和高新科技产业转化,表明中国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行之有效的调整,此举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探索新出路。做好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更注重以质取胜和全面做好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高新科技产业所占比重,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埃及《金字塔经济周刊》总编辑伊马德·贾尼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稳定步伐,而且比外界预期的要好。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7%的增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正在提高,这一过程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令人感到鼓舞。

  南非《新时代报》的文章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驱动。从中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逐渐转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投资到消费,从出口到国内消费;从短期来,中国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中国政府调整政策、放缓快速增长的信贷、控制影子银行、限制地方政府借债、减少产能过剩等的结果,这会显著改善投资效率。

  (本报记者吴刚、刘军国、陈效卫、冯雪珺、黄培昭、俞懿春、徐伟、韩晓明、倪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7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出发,为了品牌强国的梦想

      7月16日,北京。一阵细雨给伏天带来难得的清凉。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中国品牌论坛,别有一番热闹景象。  “中国品牌中国力量”,这是一个极富吸引力和纵深感的主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

    时间:07-17
  • 擦亮中国品牌“金名片”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优秀品牌是国家的响亮名片和宝贵财富,优秀品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否拥有一大批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国家...

    时间:07-17
  • 以品牌战略助推经济转型

      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中国企业迈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掌握产业话语权、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现实需要。去年...

    时间:07-17
  • 行李如何不再受伤(微经济·小故事 大视野)

      作为消费内容的一部分,行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将使得消费者对机场、航空公司,乃至整个民航的评价和信任不断降低    前几天,朋友度假回来吐槽行李箱在托运过程中被严重损坏,找到航空公司,服务人员说依据...

    时间:07-17
  • 上半年交通投资增速逆势上升(读数·聚焦年中经济形势)

      制图:张芳曼  7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态势。其中,铁路水路公路共完成客运量108.5亿人,同比增长0.5%;完成...

    时间:07-17
  • 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记者王昊男)16日上午,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该联盟由中国开发区协会牵头,在活动现场,京津冀三省市1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18家发起单位共同...

    时间:07-17
  • 河南夏粮十三连增总产量逾700亿斤

      本报郑州7月16日电(记者任胜利)记者从河南省粮食局了解到,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702.36亿斤,实现连续13年增产。夏粮总产比上年增产34.56亿斤,增产幅度为5.2%。同时,粮食质量大幅提高,一等小麦的比例增加...

    时间:07-17
  • 就地养老未来趋势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潘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发布的首部养老机构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相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机构服务,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

    时间:07-17
  • 7月21日起国内油价两连跌确定幅度或超0.2元/升

    原标题:7月21日起国内油价两连跌确定 幅度或超0.2元/升   多空博弈下的国际油价震荡下行,让国内油价下调的概率逐渐增大。《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于下周二(7月21日)开启...

    时间:07-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