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9月13日电 (张雪盈)从“缺资金”到“免租金”,从“跑断腿”到“一网通办”……自向全国大学生发出“背着双肩包就能来创业”的诚挚邀约以来,湖南始终用实际行动破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
今年一季度,湖南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数同比增长23.1%,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将湖南作为创业的第一站,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绽放光彩。
政策护航 打造青年创业生态圈
“这座桥用的低碳剂就是我研发的混凝土外加剂产品。”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镓睿指着湘府东路跨浏阳河大桥介绍,使用该产品可减少50%的混凝土生产所用水泥量,可帮助一个年产2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企业,全年节省上百万元的材料成本。
从0元起家到公司估值2亿元,26岁的李镓睿的创业经历可谓是风生水起。2019年,李镓睿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柳枝行动”路演现场,吸引了专家评委的目光,开启了创业路。在多方助力下,4年间获得融资1000万元。
“我在长沙开公司没花一分钱。”他说,刚创业时,湖南大学科技园就为项目提供了注册场地,减免了办公用房费用;入驻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后,园区又提供了工位三年免租、水电物业全免的优惠,让他们能把投资花在刀刃上,专注于技术革新。
2024年10月30日,湖南湘江新区“天天麓演”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湖南省首个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平台。 胡谦 摄李镓睿的经历并非个例。针对大学生创业普遍面临的缺场地、缺资金、缺社会资源等堵点问题,湖南省工信厅等19个部门共同印发《湖南省大学生初创企业服务指引》,为在读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围绕解决青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湖南还开发了“湘青创”金融产品,为全省1650名40岁以下返乡创业青年提供贷款10.21亿元;湘江新区计划未来五年每年为“柳枝行动”“红枫计划”分别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持续加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长沙还为来长求职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4天的免费住宿以及多项便利服务,依照星级酒店标准,设高速WIFI、中央空调、电视等生活配套;探索设置大学生创业保险,为大学生创业“兜底”,免除创业者后顾之忧。仅过去三年,便有超11万名大学生落户于此。
平台赋能 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坐落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的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今年2月公布的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之一,最多可以同时容纳千人办公。在这里,不仅有本地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子团队。
“我们深入调研了300多个初创项目,系统梳理和精准对接创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湖南岳麓山科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伟透露介绍,大创园首创“服务区+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区”四区联动孵化空间,根据项目类型、规模、成熟度实施分级入驻,形成项目“初创—成长—成熟”的动态孵化闭环,一体化提升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
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提供三年房租全免、水电物业全免的服务。 张雪盈 摄除三年房租全免、水电物业全免等支持外,大创园还设立了创新创业服务站,配备“创业经纪人”,集成政策申报、知识产权、财税管理等政务与专业服务30项,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企业注册57家,累计为创业者减负超300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超1000人。
走进大创园二楼,只见21岁大学生王蔚正带领23人的跨学科团队,专注AI育儿产品研发。他介绍,该产品可运用AI技术深度解读婴儿需求,能通过呼吸睡眠监测、微表情分析算法,捕捉婴儿的细微需求,缓解新手父母的育儿压力。
“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后,我们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实验场地,还通过平台对接了儿科医院和科研院所,为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王蔚介绍,产品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明年就能推向市场。
在湖南湘江新区,一场青春与创新的双向奔赴正在这片热土上蓬勃生长。21岁的中南大学学生计昊天与团队研发制造铝电解过热度智能识别巡检机器人,已与山东、云南等地的7家铝电解厂达成合作意向协议;“00后”创业者李佳璇研发的校园生活服务平台食小助,已覆盖湖南9所高校,创造了3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累计发放兼职薪资达500万元,平台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
名师领航 助大学生创意成现实
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杀菌先锋”团队负责人彭艳的科研日志里,记录着一个略显沉重的数字:387。这是她及团队在抗真菌新药研发征途上遭遇的失败次数。
从反复失败到申请6项专利,彭艳说,这离不开南华大学完善的创新创业导师激励机制与导师王震教授的指导。据了解,南华大学将导师的创业指导成效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紧密关联,并优先推荐优秀者进入省级专家库,助力大学生的创意变为现实。
学校还为科研创业学子铺设了弹性学制通道,允许青年创业者休学创业并保留学籍,教师还能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支持学生项目,让青年创业者敢于放手追梦。
湖南湘江新区正逐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湘江新区供图。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指导大学生创办企业成效显著的或获得“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可以以该项成果为基础直接牵头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各高校还将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及参加创业实践经历及成果,折算为实习实训、相关选修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学分,优秀创业成果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
湖南予人才以舞台,人才还湖南以精彩。“二娃博士妈妈”刘园园研发反刍、家禽、水产、耐药基因等7大系列检测产品,国内41家养殖场采用其检测方案,大幅降低了抗生素使用量;“95后”江苏小伙顾善植带领团队成员深耕AI视觉赛道,业务遍布工厂、文旅、医疗等12大行业;在湘江科学城的蓝图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低碳科技的种子已埋下。
“大学生创业项目就像种子,需要好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湖南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学生创业导师、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集团董事长明德祥认为,湖南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低房价和低成本生活也为创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