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浙江温州眼镜产业“闯”东盟 以展为舟开辟“黄金通道”

2025-10-13 20:3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温州10月13日电(蓝伊旎)“东南亚市场增长迅猛,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明显提升。”刚从泰国返回浙江温州的逸夫眼镜创始人郝奇,语气中难掩振奋。在日前落幕的首届东盟眼镜展上,他与越南规模最大的经销商达成签约意向,预估金额超过150万美元。

  10月13日,在温州市贸促会的组织下,温州62家参展眼镜企业重新“碰头”,共同复盘收获、探讨前景。

客商在东盟眼镜展上选购。 温州市贸促会 供图

  展会走出去 搭建“黄金平台”

  温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眼镜产业基地,拥有从设计、模具、板材到电镀、成镜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全球。

  当传统市场增长显现疲态,东盟正成为全球眼镜品牌竞逐的新蓝海。以泰国为代表的国家因消费潜力可观、电商渗透率提升快速、渠道需求旺盛,吸引着众多国际品牌加速布局。

  在中泰建交50周年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的契机下,温州正通过境外办展这一新型出海模式,为本土品牌搭建通向东盟的“黄金平台”。

  “这不仅是本年度东盟地区规模最大的、唯一的眼镜行业专业展,更是‘温州展览走出去’的重要探索。”温州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曾伟如是评价。

  据介绍,本次展会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汇聚了230家企业、百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覆盖太阳镜、光学架、镜片、智能眼镜及眼健康服务全产业链,吸引了来自泰国、越南、印尼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多人次专业采购商前来洽谈,线上关注量突破100万人次,现场签约及意向订单远超预期。

  不少温州参展商表示,相比以往参加的国际综合性展会,本土机构组织的境外专业展在客户对接、成本控制与配套服务上更精准、务实,更能直接切中企业需求。

  亮出名片 走进市场

  “本土展会走出去”的首次探索,不仅让“温州制造”在东盟市场亮出名片,更展现了温州眼镜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巨大潜力。

  “早几年,东南亚零售店主要售卖欧洲品牌。但这两三年来,中国品牌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郝奇分析,这一转变有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中国品牌在产品设计上更贴合亚洲人面部轮廓,更具舒适度与美观度,另一方面,中国眼镜产业的综合优势正不断获得认可。

外国客商在东盟眼镜展上选购。 温州市贸促会 供图

  作为浙商第二代,“95后”郝奇亲历了温州眼镜从外贸代工到品牌出海的转型历程。其父辈深耕眼镜板材代工三十余年,在原材料与工艺方面积累了深厚基础。他认为,这为自己构建完整供应链与稳定工艺体系奠定了根基,也成为品牌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

  黎东眼镜负责人单智伟同样感受到东盟市场的活力。其产品以往主要销往欧美与日本,此次展会接触到大量来自泰国和越南的潜在客户,他们对光学镜、太阳镜产品均表现出浓厚兴趣。

  “过去我们与东南亚连锁店有所接触,但他们通常通过代理商在华采购。这次展会上,我们直接建立了联系。”单智伟表示。

  面对新的机遇,浙商已积极谋变。单智伟提到,将针对性开发适合东南亚市场审美的产品;郝奇则计划强化品牌海外传播,同时深化与当地设计师、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探索跨界联名与技术协同,真正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

  深谋远虑 功在展外

  展会虽只举办了三日,功夫却远在展外。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温州市贸促会便围绕“东盟法律合规与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东盟法律环境,并为展会指派法律顾问,为参展企业配备公益涉外商法服务。3月24日,展会工作交流会紧接着召开,针对泰国营商环境、劳动力资源、输美眼镜关税上涨等问题展开深度分析,引导企业把握RCEP政策红利。4月,东盟眼镜产业园战略合作签约,推动温州眼镜产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深度融合。

外国客商试戴中国品牌智能眼镜。 温州市贸促会 供图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筹备工作,为展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安全出海、高效开拓市场铺平了道路。

  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发现不足、自我提升的过程。复盘会上也总结了展会遇到的问题:眼健康设备、眼科药物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参与度不足,与部分目标采购商的匹配精准度仍有提升空间,现场的应急响应、多语言服务需进一步贴合前线实战需求。

  “温州眼镜产业的出海之路,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首届东盟国际眼镜展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如曾伟所言,以首届展会为起点,温州正持续放大“以展为媒、以展兴产、以展促贸”的效应。

  据悉,第二届东盟眼镜展将于2026年10月举办。新一届展会将拓展眼健康设备、眼科药物等新品类,深化产业链布局;设立智能眼镜专区,助力企业开拓“AI+视觉”市场;联合新加坡眼谷、大韩光学产业协会、泰国视光学协会、中国国际商会温州商会等机构,优化采购商组团邀约,以展为舟,持续拓宽“温州制造”出海的“黄金通道”。(完)

  • 相关阅读
  • 行走江河看中国|治淮75年: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调度

      中新网蚌埠10月13日电(记者 左宇坤)淮河泱泱,奔流不息。这条横亘中原的大河,既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曾是桀骜难驯的洪荒巨兽。  在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陈列馆里,绣有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熠熠生辉。  从...

    时间:10-13
  • 东北水博会上看数智技术赋能智慧治水

      中新社沈阳10月13日电 (姜月恒)东北地区首届大型水专利展会——2025东北(沈阳)水博览会暨水利创新发展交流会(简称“东北水博会”)13日在沈阳开幕,240余家企业带来智慧水利全栈解决方案。  本届东北水博会展览面...

    时间:10-13
  • 深耕债券融资,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下好科技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盘先手棋。要注重利用资本市场核心枢纽作用,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巩固股权业务作...

    时间:10-13
  • 海南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 销售额大幅增长

      中新社海口10月13日电 (记者 王子谦)离境退税正有力支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13日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离境退税商店及网点数量由年初的27家增至322家,其中“即买即退”商店及...

    时间:10-13
  • 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会在郑州举办

      中新网郑州10月13日电 (王宇)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会暨“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会1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东盟多国商务专员和中方企业代表,现场就各自投资优势进行推介。  目前,东盟已成为河南第...

    时间:10-13
  • 福州188个重大项目开工 总投资达1363.1亿元

      中新社福州10月13日电 (郑江洛)于13日举办的福州市2025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上,188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达1363.1亿元(人民币,下同),年计划投资286.7亿元。  据福州官方披露,188个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109项,总...

    时间:10-13
  • 海南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大幅增加

      中新网海口10月13日电 (刘碧波 康楠)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13日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离境退税商店及网点数量由年初的27家增至322家,其中,“即买即退”商店及网点93家。全省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84.86%。 ...

    时间:10-13
  • 经济增长动能澎湃 北京西城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幸福之城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在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西城经济迈上新的千亿台阶,2024年GDP突破6000亿大关,达6038亿元;经济密度达119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

    时间:10-13
  • 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全面提速 “全球技能梦想大使”亮相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13日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当地时间10月13日,2025年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在克罗地亚拉开帷幕。上海2026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事务执行局在开幕会议上发布上海...

    时间:10-13
  •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 全球每五件毛衣就有一件来自这里

      在广东东莞,有一个总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的小镇,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一件来自这里。这就是有着“世界毛织之都”之称的大朗镇。如今的大朗毛织正在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打造毛织界的“大朗速度”。  东莞...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