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政策的走向,他认为,货币政策将在总体上进行微调,数量工具控制作用将会减弱,而在结构性方面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包括利率结构调整会强化,并且会出台一系列定向宽松的措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效果显现、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减弱以及秋粮丰收已成定局,10-11月份,货币政策或有轻微松动,但在总体上呈观望态势。
赵庆明:全年CPI控制在5%之内比较困难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此前预计9月份CPI同比上涨为5.9%,环比为0.3%,而今日公布的数据超过了他的预期,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应该说当前的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已经处于次要因素,成本推动已经成为主因。当然,这种成本推出在最初也离不开当时的货币因素。
他表示,下一步要看国际大宗商品指数的走势,然而看国内因素的话,情况并不乐观。赵庆明预计,全年CPI低于5%的可能性不大。
叶航:四季度食品价格上涨遇阻 央行或下调存准率适度宽松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航表示,9月CPI较上月出现0.1个百分点的回落,仍在高位徘徊,从分类数据来看,食品上涨因素仍是CPI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但在全球范围内,6、7月以来的灾害天气明显减少。我国秋粮预计将出现丰收,这些因素将阻止食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叶航预计,第四季度CPI将明显回落,预计可回到5.5%左右。可以基本肯定第四季度不会出现新的货币紧缩政策,也不能排除央行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进行适度宽松。
李慧勇:CPI峰值已现 全年通胀将呈现倒U型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CPI的转折点将出现在11月份,有可能降至5%以下。7月时,他曾表示,CPI峰值已现,下半年将逐渐回落。此外,他还认为,决定未来政策走向的是CPI和PPI的组合表现,个别企业资金困难不会影响调控大方向。
他判断,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会维持高位回落,全年呈现倒U型。原因在于,宏观调控政策使得M1回落,流动性带来的通胀压力明显控制,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在降低,6、7导致物价上涨的猪肉价格会趋于回落。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有两个影响政策的时间点出现:一是今年11月月份,CPI将降至5%以下;一是明年3、4月份,CPI将降至4%以下。
秦晓斌:12月物价走势坚挺 CPI环比不会明显回落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晓斌认为, 9月份CPI数据同比增长6.1%符合预期。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对于4季度CPI走势,由于去年基数较大,今年CPI会出现同比回落;受元旦等节日等因素影响,每年12月份物价走势坚挺,CPI环比不会出现明显回落。
股市方面,秦晓斌认为近期汇金增持四大行,这是管理层的一个表态,短期对市场的影响偏正面。同时不排除监管层后续救市措施,但是力度应该不会很大。10月份A股整体走势以反弹震荡为主,投资者可关注金融、传媒、电气设备等板块;同时超跌的水泥、汽车板块也是不错的选择。
盛宏清:9月CPI环比偏高 全年将在5.5%左右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CPI环比数据比较高,预计人民银行政策将不会放松,将以稳健为主。9月份的CPI环比偏高,他认为央行将继续实行稳健政策。对于全年CPI预期,盛宏清认为,全年CPI将在5.5%左右。
许一览:未来一年央行调控政策或入真空期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许一览认为,CPI已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标志着CPI或已见顶,未来几个月CPI可能呈缓步下行的态势。CPI数据的回落说明了前期央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只要CPI的走势不再出现反弹,央行的调控政策或将接近尾声。
他预计,年内再度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已经基本可以排除,央行将慎防调控过头,甚至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央行的调控政策或将进入真空期。不过,前期央行的调控措施力度较大,其滞后效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对市场产生影响,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将维持一段时间,在短期内很难重回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