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救”有三条路,一是建退出机制,欧元区扩张太快,大国和小国增长方式迥异,“绑腿齐步走”的游戏必定陷入困境,有必要可以“开除”一些国家。二是援助,德国把希腊“抱起来跑”,但各国要达成共识很难。同时,小国道德风险也会随着增加,不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层出不穷。第三条路是改革欧元区现有货币管理机制,比如建立一种“货币惩罚机制”,建立对欧元贬值后的固定汇率制度,或实施特别的财政自律制度。
叶檀:金砖国家力量还不够,中国不是“救世主”,其他金砖国家也没有能力。“金砖四国”位居全球十大外汇储备国之列,但四国的外汇储备并未多到可以拯救希腊。援助南欧四国,至少还需要5000亿欧元以上的资金,如果局面没有改观,资金需求还将上升。更重要的是,欧元危机不在于救助,在于改革,欧元区应建立退出机制,欧元区的扩张太快,它现在必须要么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大财政政府。要么把欧元区规模缩小,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核心国家,理念比较相近,像德国、法国、荷兰这些国家所构成的一个共同体。
陈芒: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谁也救就不了。目前,欧洲很多企业不好过,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订单减少很普遍,去年五千的订单,现在有一两千。中国贸易商现在都格外小心,不愿和地中海一些国家的企业直接做生意,宁愿通过法国中间商来做。一些国家的企业一直信誉度就低,年初说10万件,几个月后就说只要几千台了,而德国企业信誉度、实力和危机前区别不大。
实体经济不行和高福利有关,一位法国朋友经营复印机制造业,但工人罢工频繁,最终只得关门。完善的社保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可或缺,但鼓励懒惰则会适得其反,流浪汉在城市绿地搭帐篷,和野营没区别,每顿都喝红酒,吃面包,那么就没人愿意劳动。另一方面,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举个例子,一位亲戚在巴黎附近的小城鲁昂,就是圣女贞德牺牲的城市经营连锁餐厅,开了4家分店,税收高得惊人,每季度税收可以购买两辆法国最好的奔驰轿车,利润却很少。今年,3家分店关了门,因为不赚钱。在一些欧洲国家,收入高税收更高,中国人都勤劳,过高的税收制约了劳动积极性。
欧元投入使用10多年,但挑战美元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过。在国际结算中,欧元并不好用,至少目前是这样。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中国外贸企业的对欧贸易中,美元仍比欧元强势。去年,有位老板尝试过用欧元结算,结果欧元下跌,一下子就亏损了几十万人民币,后悔不已。现在,深圳外贸商和欧洲国家的华人做生意,基本上都用人民币结算。欧债危机爆发后,一些当地外贸商也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这是一个好趋势。
全球通胀到来牛市远去无踪
深圳特区报:全球新一轮的通胀压力不断显现,“牛市”是否将长期和投资者说再见?有何投资建议,去海外“抄底”如何?
叶檀:美联储推出QE3的可能性在增加,伯南克表示,推出QE3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停滞,二是通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经济停滞目前已是事实,二季度到现在的数据都不好看,美联储议息决议明确也表明了下行风险。就第二个条件而言,不管全球其他经济体通胀压力如何,美国只要经济紧缩就不会出现恶性通胀,而近期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的价格因债务危机下行,更缓和了美国通胀压力。事实上,即便通胀维持在3%以上,美国仍可推出QE3。世界另一头,大量资金近期开始撤离欧洲,一向严厉抗拒通胀的欧洲央行只得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全球主要央行都热衷于量化宽松的时候,新一轮通胀不可避免,对全球经济的预期更加悲观。通胀之下,企业界利润根本无法跑赢成本,“牛市”根本就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