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美国投资最难的是过工会这一关。”倪频说。他是万向公司美国总裁, 他的收购故事一度被写入哈佛商业个案。
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之一。万向集团早在1984 年就开始为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舍勒公司代工, 继而借助舍勒的渠道将产品逐渐打入北美市场。数据显示, 万向去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总额超过20 亿美元, 员工约有6000人。按商务部统计,这个数目占到了中国企业在美国雇员数量的一半。目前,在美国出厂的每三辆车中, 就有一辆使用了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自嘲“胆子小”的倪频表示,美国人讲究按理出牌, 而中国人则爱冒险, “我们在美国的生存之道就是‘吃小亏、做大事’。”他跟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一个收购故事: “在收购福特一家工厂前, 我们去工厂视察, 对方负责人告诫不让我们穿西装打领带, 不让我们从前门进,也不让我们打电话。为什么? 因为在美国, 工会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怕收购会被工会为难。”
事实上, 在美国工会的意见往往对企业交易起到重要影响。
于是,倪频依言而行。对方工会的员工一直跟随视察, 可没想到却突然把倪频拉到一边问: “你什么时候购买我们的工厂? ” 倪频吓了一跳,含糊地问:“什么事呢? ”对方坦言:“我们正在等你们来呢! 我们绝对会配合的。”倪频恍然:“其实没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坦白说,完成了这个收购, 对双方都有好处。
美国制造也需要转型, 苹果产品MADE IN USA 是不现实的。美国制造的强项是从重型制造到轻型制造, 到技术和服务。而中国制造要做的就是升值, 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
回顾多年来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历史, 倪频甚为感慨:“中美关系是互补的,已经融成了一个整体,打不开,骂不断。所以我们要做 的就是面对事实,而事实是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也不正常。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和利用。”
他打了个小比方: “我们一直是(美国很有名的巧克力糖品牌),不过以前是Meterial (资源)和Money(金钱),现在变成了Market (市场)和Management(管理)。在美国市场里发展, 我们万向的一个原则就是从来不怕竞争对手,也从来不谈判。” 记者 李晓莉
印度:“中国制造”勿忘海外市场专利布局
在印度访问期间, 羊城晚报记者偶遇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于谦。富通公司曾在印度遭到国际竞争对手恶意状告产品侵权, 所幸最终因积极应诉而赢得官司。2009 年8 月,富通公司投标了印度钦奈的一个工程项目, 然而5 个月后却收到了来自印度法院的开庭通知: 意大利马伽蒂公司以富通公司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为由, 向印度钦奈马达拉斯高等法院提起诉前禁令及侵权诉讼。富通公司立即启动海外知识产权应急预案,由于对案件的积极应对, 经过4 次开庭审理,2012 年初富通终于收到令人振奋的消息: 印度钦奈马达拉斯高等法院拒绝了意大利马伽蒂公司要求采取诉前禁令和侵权诉讼的请求, 富通海外维权应诉成功。目前,富通和相关印度公司已签订了多套产品出口合同, 成功打开印度市场。
“虽然我们赢了官司,但两年应诉期间也失了部分生意,”于谦无奈地说,“因为遭到国际竞争对手的恶性状告, 公司2009 年痛失一单价值4500 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项目, 且两年间海外维权应诉费用超过100 万元。”痛定思痛后,他坦言:
“外国企业十分善于利用知识产权作为法律武器,而‘中国制造’往往因没有专利而在国外被打得落花流水,痛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