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镇安大板栗托起绿色新希望

2013-05-14 09:27:05 来源:

  “大名气”催生大品牌

  镇安板栗曾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特产品,被世界板栗市场上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镇安板栗”名响牌不响,这是前几年外地人对镇安板栗的看法。”县板栗办主任杜德斌向记者回忆前几年在外地推销镇安板栗时的情景,在那次板栗展销会上,当时镇安带去了只有四五个产品,根本不能和湖北罗田、河北迁西板栗名县开发的品牌产品相提并论,人家产品多、品牌响。杜主任接着说,“其实要论板栗的品质,外地确实无法和我们镇安板栗比,可是人家的产品研发比我们早十几年,有的地方还收购我们的板栗原料回去加工。”由于市场原因,板栗价格也时涨时落,导致栗农的积极性也受影响。镇安县柴坪镇板栗产业基地金虎村栗农段永林说:“上十年前,板栗价格波动大,管理粗放,靠板栗根本挣不了几个钱。遇上大年,板栗丰收,价格就会走低,你不卖不行,板栗堆着就烂;遇上小年,有时上十棵栗树打不下上百斤板栗,价高又没东西。”他告诉记者,那时卖的板栗钱还不够抵偿花去的功夫,板栗不赚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企业带动,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

  如何让“中国栗乡”镇安大板栗卖上好价钱,这是摆在栗农、栗商和政府面前的一道坎。怎么办?镇安人经过反思后痛下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品牌就是命牌。“为了让传统的、自然形态的资源经济变为规模经济,我们坚持走‘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路子,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将分散的农户以地理标志产品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通道连接到市场,使农户可以分享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利益。”镇安板栗办主任杜德斌说。

  4月初,记者随板栗办主任杜德斌来到永乐镇木园村“镇安一号”良种板栗示范基地。板栗园依山而建,一片碧绿,板栗台田一行行伸向远方,碗口粗的板栗树根部,冬天杀灭虫菌的白石灰还未褪去。“你看每一个树下,我们都施过了农家有机肥,以前都只是平时科管就算了。”木园村栗农周端正说,这几年,他们村的板栗全都由县上板栗技术员统一免费嫁接,现在正是板栗挂果旺年,他家去年板栗就卖了一万多元。正在进行板栗补接的技术工老赵介绍,他们已为该村补接了500头,两年前永乐镇嫁接工程典史、木园两个村嫁接板栗6000多万头“镇安一号”。镇安县林业局局长齐承立介绍,为了加快板栗富民的特色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板栗产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一管二改三建园”的发展规划,使该县的板栗产业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去年该县完成板栗建园两万亩,板栗嫁接4.5万亩,栗园科管1820万株,板栗产量7250吨,产值7000万元,板栗优良品种“镇安一号”在全县普及推广。

  如今,镇安镇镇有基地、组组有栗场、户户有栗园,板栗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栗农进行板栗采收

  板栗撬动大产业

  4月11日,记者走进坐落于永乐镇青槐社区的镇安世纪开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包装车间里,几名女工正在包装“甘栗仁”。车间主任介绍,加工后出口的“甘栗仁”,一袋价格在45元,而在加工之前,这袋板栗售价不到8元钱。“我们就是要培育绿色企业,让板栗品牌‘裂变’出一个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随行的县板栗办主任杜德斌告诉记者,产业化发展之路,让镇安板栗特色经济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随着板栗产业的稳步发展,镇安县板栗办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后,发现加工能力小,产业链条短,农民经常面临增产不增收问题,加工业薄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0年,镇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引入民营企业注资3500万元成立镇安世纪开源实业有限公司,主营板栗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兼营农副产品加工收购和销售。目前该企业已成为西北最大的板栗食品加工企业,公司拥有1500吨高低温气调冷库各两个,120立方米冷冻干燥生产线一条,最先进的板栗甘纳豆生产线一条,含气甘栗生产线一条,可年加工板栗食品1200吨。总经理肖祺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生产出“甘栗仁”“开口笑”“浸糖栗仁”“栗栗香”等十多种新产品,其中板栗深加工产品“栗栗香”荣获第十五届后稷奖。他们申报商品注册商标“嘉栗佳”,目前已受理,进入公示阶段。

编辑: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