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促销活动
我市首家通过国家QS质量认证的食品生产车间
节庆时的宣传总能吸引人的眼球
党升旗同大家一块劳动
商洛日报讯(记者 吕丽霞)端午前后,正是粮油销售高峰期。走进商州区中心粮站院子,古香古色的庭院装饰、干净整洁的库房、标准化生产车间以及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无不让人感到舒适惬意。在上世纪90年代,受全国粮食系统改制的影响,商州区中心粮站也曾是一个“烂摊子”,经营没市场,职工没工资。十多年来,在粮站主任党升旗的带领下,在粮站职工团结一致、艰苦创业下,中心粮站创造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
重塑国企新形象
1995年,党升旗被上级部门任命为中心粮站主任。那时,中心粮站60多名职工工资没着落,企业经营疲惫,粮库里堆满杂物,却没有库存的粮食,到粮站购粮者寥寥无几。当时家里还经营着家具生意的党升旗陷入矛盾之中,接吧,生意就做不成了!不接吧,粮站就倒了,这一摊子人又怎么办呢?思前想后,他决定处理掉家具生意,全心全意带领粮站职工寻找一条新出路。
党升旗的第一把火就烧在粮库上。他下狠茬让职工把粮库里的东西清理出去,争取资金、向职工借钱,把粮库里装满粮食,使粮站有粮可卖。但是,私人粮店生意红红火火,粮站储满粮食却卖不出去。党升旗就琢磨着,要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做好宣传,吸引群众的眼球。有一次,他到西安出差,经过北大街时看到几棵假树,就想要是能把假树搬到粮站院子,就一定能吸引市民。回来后,他用一袋米换回了一农民几株苹果树,进行修剪,树上绑上假花,放上粮站门口,招揽来一群又一群的看客,大家围着树看稀奇,还有人发出感叹,粮站冷清了这几年,还以为都倒了,原来还在哩!
初战告捷,党升旗和职工树起了信心。党升旗发挥自己会写美术字的特长,在粮站门口办起了黑板报,逢年过节便用粉笔在上面画上简单的画,描大型美术字给顾客送上节日的祝福,亲手写条幅挂在粮站大门口和院内,宣传粮店的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买来锣鼓家伙每到节日在城区敲打着推销粮食,热热闹闹地的推销手段,竟也吸引来不少的顾客。2010年春节前,党升旗又在琢磨搞点新花样,让顾客在购粮的同时感受到喜庆的气氛。有天晚上,他翻看一本明清摆件图案书籍,看到一对古代花瓶,突然眼前一亮,如果能照样做出两个这样的大花瓶,顾客一定喜欢。第二天他就画好图纸,然后按比例放大,找来一些钢筋焊成花瓶的样子,然后组织职工给瓶体裹上泡沫,再在上面别满了布玫瑰花,瓶子做好了,他觉得太单调,跑到金凤山上砍了两个柿树枝,上面粘上梅花。就这样,一对漂亮的梅花瓶做好了,摆在粮站门口顾客啧啧称奇。2011年龙年春节前,他又发挥创意,和职工焊成18米长的巨龙,春节前后在粮站门口、在城区宣传。2012年他们制作出闯王攻城车辆,宣传队粮站的“郎缘香”月饼。随手拈来一张纸,也可生出万片花,通过这些低廉的材料制作出一个个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品,中心粮站年年过节有看点,年年看点不重样,新奇有趣的宣传吸引了群众,引起媒体的关注,还有一些网友拍下图片发到网上,引起网友热议。一系列的做法打响了中心粮站品牌,树立起了企业新形象。
中心粮站品牌打出去了,但粮站院子环境却没变样。房子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旧房,卫生死角多,环境脏乱差,卫生部门来检查了几次要罚款。西边留了个阴沟,时有小偷从那里爬进来偷油。党升旗想,院子是粮站的脸面,院子环境不好,群众也不愿意进来。他发动群众,用竹子和茅草建起7个别具特色青竹阁棚和茅草阁棚,利用乱砖破瓦建起了诚信墙和温馨墙,并对墙体进行了装饰,把满是窟窿的烂墙做成了艺术品。粮站职工至今都记得,没有做窗格子的材料,党升旗把地板砖裁成一指宽的条,让大家一条一条往上贴。想把墙体装饰成树皮样的,大家都不会弄,党升旗专门跑到丹江公园围着公园里的坐墩研究了半天,回来把水泥里掺上颜料,一点一点地往上抹,为了画出树的年轮的样子,他教大家把水泥抹上墙后用钉子画。经过一番修葺,粮站院子变得温馨幽雅。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粮站职工经营意识淡漠,缺少服务理念。为了转变职工观念,提高职工服务意识,党升旗从新华书店购回来相关书籍,先自己学习然后对职工进行教育。就这样,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党升旗和部分管理人员轮流着给职工学习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精神,开拓市场理论知识,储存等业务知识,提出“爱戴顾客如爱亲人”、“怀揣美德来上班”等口号,向职工灌输企业员工服务理念。领导讲的认真,职工听得仔细,每年100课时的学习使职工素质有了提升,粮站“冷面服务”的现象消失,取而待之的是礼貌的问候和热情的服务。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粮站的散户日益增多,门市部经营收入也由最初的每天二三百元增加到日均上万元。
开拓市场收失地
打响中心粮站品牌的同时,中心粮站开始在经营上下功夫。他们紧抓一年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四个销售旺季,节节生产特色产品,现场演示,现做现卖,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引来顾客。那几年,每到春节前或是新产品推出,粮站总是现场做出米饭摆在大门口供大家免费品尝,飘香的米饭吸引来不少顾客,赚足了人气。元宵、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组织职工发挥自身特长,现场做元宵、炸油糕、包棕子、做月饼,在粮站门口和城区各处销售,兼带粮油销售,每个节日中心粮站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党升旗认识到,要为中心粮站找到新出路,要开发新产品,以独有的产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2007年,中心粮站申报并注册了“郎缘香”月饼商标。之后,他们秉承古老的民间闯王香饼的制作工艺,迎合市场需求,杂粮精做、粗粮细做,利用商洛山优质原生态粗粮,创新研究出“郎缘香”系列月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由于缺少资金,中心粮站生产车间还是两间屋子放一个烤箱,完全是一个小作坊。2009年,党升旗带着全体职工对生产车间进行扩建,面积扩大,并把地面、墙面进行处理,粮站有了一个简陋的生产车间。2010年到省上学习,党升旗专门到别的粮站参观,向相关专家请教回来后按照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化要求,又对车间进行规范化改造,这下子卫生设施到位,车间面貌大为改观。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规范细则从40多项增加到90多项,党升旗又带领着职工进行了第三次改造。没有可借鉴蓝本,他就对着省上的细则仔细琢磨,根据经验对各个车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组织职工对房间的墙面、顶棚做无尘化处理,密封室内各个角落,添加了空气净化器等等。如今,一个干净、明亮的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已经改造完成。“郎缘香”系列香饼已通过国家QS质量认证,产品由原来单一的月饼发展到蔬菜饼、绿茶香饼、无糖饼、百果香饼等6种产品,在市场上零卖的同时还制作成高端礼盒推向超市,每年仅香饼一项收入达100多万元。
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党升旗把售粮任务分配到每位职工头上,并制定出一套奖惩机制,完成任务与工资挂勾,销售多者工资多。政策一出台,大家纷纷走出单位到各个饮食市场、饭店、企业、单位跑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市场销路打开,粮油销量大增。每逢四大节日,粮站都会采取职工自愿入股的办法,鼓励职工自己加工元宵、粽子、月饼等产品,然后根据经营收入进行分红,单位给职工搞好后勤服务。一个个灵活的政策,一个个贴心的服务,使职工干劲大增,每年过节中心粮站的食品加工都搞得红红火火,粮油销售量节节攀升。目前,中心粮站每年春节团购就达380多家,占城区80%的团购市场,年销售粮油100多万公斤。
下乡售油暖民心
占领了城区市场,党升旗又瞄上了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他从群众口中了解到,农村市场上有些商家卖的油质量不好,还有一些油贩子到偏远的山区卖假油。党升旗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粮站职工把油拉到农村去卖,这样既可增加收入,还能让农村群众吃上放心油,何乐而不为呢!
他的想法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但要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最初来到沙河子镇,职工拿了大喇叭喊了半天,稀稀拉拉来了几个群众,却没一个愿买的,有人还撇着嘴说,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粮站的,这油是真是假啊!职工第二天拿了一个酒精炉,当场烧给群众看,给群众仔细讲解辨别真假油的方法,给围观的群众每人倒点油,让群众回家做饭尝,才逐渐打开销路。然而问题又来了,下乡售油影响了农村商户的生意,有的商户谩骂,有的商户用板凳挡住去路,有的商户假装买油者买了油却不付钱,更有甚者还将屎尿给粮站职工泼一身,面对这些,粮站职工都忍了,他们骂不还嘴,坚持着下乡售油,时间长了,商户也由最初的激愤变得无奈,慢慢习惯了。
下乡售油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最初时是一辆车上拉着售油器和一些40斤重的油桶,每次售油器里的油卖完后,都要由职工把油从油桶里倒入售油器。刚卖了几天,职工王改玲就因为提油桶把软组织拉伤了,很多女同志也反映力气小提不动油桶。党升旗又发动脑筋,对售油器进行改造,采用导链将油桶拉到售油器上,然后再由职工倒进售油器。后来,他又焊了一个盛1300多斤的大油罐,将售油器直接焊到油罐上,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消耗,为职工售油提供了不少方便。为了能确保下乡售油工作持续开展,党升旗想了不少办法,他在车上焊上放热水瓶的架子,备上酒精炉子,让职工在外面能吃口热饭、喝上热水。就这样,2007年以来中心粮站每天派出两辆车,职工轮流下乡售油,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他们走村串巷吆喝着,寒冷的冬天积雪满路,他们在山间路上行驶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服务打动了农村群众,也取得群众的信任,后来售油车一驶进村,群众就赶紧转上来排队买油。有些群众告诉他们,你们隔段时间就来,我等着买你们的油呢!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嘉奖,五年来,中心粮站人无雨无阻,跑遍了商州20多个镇办300多个村组,日均售油量达1000多公斤。
团结奉献求发展
在粮站,党升旗是大家的主心骨,也是在工作上扑在最前面的人,在他的带领下,粮站一班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经营部经理刘利君眼中,党升旗是个“能人”。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宣传创意,一次又一次的院落、车间改造都是由党升旗亲自设计,带领职工完成。刘利君说,做龙时党主任自己焊接,还买来模具教他们做龙身上装饰。在车间改造时,买烤箱房上的通气管道得几万块,党主任舍不得花钱,就钻在屋里自己研究设计,然后画成图纸,再把图纸按比例放大画在院子的地上,再把铁皮铺在地上照着平面图做,最后再经党主任的巧手组合,我们自己做出了排气通道,用起来还不错。在改造制冷车间时,制冷设备要10万多块,这次党主任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买了一台大功率的空调包在墙里,竟然也达到了制冷效果。
职工段小红说,党主任一心为了粮站职工,从不知道累。他谈到,每逢单位有活,党升旗一上班就到工地上带头干活,也从来没有上下班时间,有时干得兴起就干到半夜两三点。党主任身患几种病,有两次都累倒了住进了医院,但只要能动他就又跑到单位忙活。大家也被党主任这种精神感动,无论啥时候都干得热朝天,没有一句怨言。
副主任刘利平在改造生产车间时,被蹦出来的切割机片子打在手关节上,顿时鲜血直流,送到医院缝了5针,大家都让他休息,可刘利平第二天又出现在车间。副主任刘建荣身患糖尿病,每天都坚守在车间劳动,既是焊工,又是钢筋工,哪里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职工韩宝萍在车间改造时母亲住进了医院,但40多天时间里她没请过一次假,白天上班晚上在单位加班干活,结束后才到医院陪老人。韩宝萍说,这些年来,单位集体劳动,没人因私事请假,大家都在那儿劳动,自己也不能例外!就这样,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全站职工的共同劳动下,完成了一系列改造,为粮站节省了50多万元。中心粮站也涌现出了一批销量大户,年销量节节攀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有付出就有收获,十几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中心粮站这个“烂摊子”起死回生,年年有盈余,职工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全省粮食系统少有的典型。中心粮站人靠坚忍不拔的精神,靠辛勤的劳动,终于走出了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