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一个床位等166年成历史

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2013-11-20 14:46:00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一个床位等166年将成历史

    北新桥街道为辖区养老院搭建了智能化平台,老年人可以上网聊天。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李红兵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恺悌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决定》原文摘录

    放宽投资准入……放开育幼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的当天,为期三天的“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大幕,5万老人参会。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努力的方向就是,让市民像享受丰富又便捷的饮食业服务一样享受养老业服务。”

    现状 公办一床难求 民办价格太高

    目前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又价格昂贵。有媒体计算过,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这样物美价廉的养老院,等一个床位要排上166年。

    李红兵表示,第一福利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准确地讲,它并非标准的养老院,而是社会福利机构,以前只接收国家优抚的老人,运营成本和入住的老人都享受补贴。这些年向社会开放后,依然实施老政策,就变成了畸形产物,才会出现“一个床位等上166年”的极端现象。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当市民感觉到一床难求的时候,往往不是要送一位健康的老人入住养老院,而是要给一位失能或失智老人找个放心的家。失能老人对于养老院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目前北京市的养老床位8.2万张,入住率只有60%,大量闲置的床位恰恰是因为不能给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李红兵也表示:“此前建成的养老院走的都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对老年人不理解也不了解,用类似建设疗养院的方式来建设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就不能真正对应老人的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形式泾渭分明。公立养老院享受着政府在土地、人员、运营等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几乎实现零成本运营,而民办养老院享受到的补贴微乎其微,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张恺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出于调研需要,经常邀请一些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参与讨论、畅谈意见,这样的“座谈会”往往开成了“控诉会”。

    措施 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在“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面对着逛会的老人们,李红兵说:“大伙还都记得几十年前,人们站那儿等吃饭的场景——如今的养老业就是这种状态。但是随着我们的发展,相信未来的养老业可以随时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