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苏浙城镇化进程全国领先 城镇化率均已达63%

苏浙城镇化进程全国领先 城镇化率均已达63%

2013-12-18 16:16:13

来源:新民晚报

  本报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列入城镇化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苏浙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率均已达到63%,远高于全国52.5%平均水平。近年来,苏浙地区推出的户籍、产权双改革,不仅让农民进了城,还解决了农民进城之后的后顾之忧,值得借鉴。

  户籍改革

  农民进城有底气

  陈文彪从老家农村到苏州打拼了十多年,在这个心中早已是“家”的城市他却一直无法贷款买房。“在苏州贷款买房必须要交满社保一年以上,但没有居住证却又交不了社保。不过2011年我申领了居住证后,办房贷就没有问题了。”年前刚搬进两室一厅新房的陈文彪高兴地说:“暂住证改成了居住证后,咱就和城里人一个样了,也能办贷款缴社保了。”

  陈文彪和广大进城的农民一样,都很看重居住证背后的权益。作为户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苏浙两地,早在7年前就已启动居住证制度改革。2007年,浙江嘉兴和慈溪试点居住证制度,2年后在浙江全省推开。2011年,苏州也在江苏率先试点推出居住证制度,明年这一制度将在江苏全面实施。在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的同时,两地一直都强调着居住证持有人与本地户籍居民一样,在教育、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享受到同等或基本同等待遇。浙江户籍改革试点的慈溪市,在基本待遇之外,还允许居住证持有者与本地市民一样获得银行的创业贷款;南京则将以往主要针对本地户口的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扩大到面向外来务工人员。

  产权改革

  进城农民有收益

  “以前就怕进了城,集体资产没了份。”海盐县武原街道东门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顾其明说,自从拿到股权证以后,不管人在哪里每到年底都能分红,“心里踏实多了。”

  顾其明是武原街道原东门村5组的村民,因旧城改造,其土地被征用,一家老少全搬进了海风苑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01年海盐启动了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简单说,就是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经济组织,通过资产量化折股,把原来虚拟的共同所有改为实在的人人有份。”武原街道东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书记沈宇刚说,产权制度改革后,最大变化就是“股随人走”,让进城的农民仍然能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成果。

  “2002年我领到716.5元分红,去年差不多快有2000块钱了。”顾其明说现在村里人不管是留在当地还是进了城,人人都盼着企业做大做强,这样到年底就能多分红。(记者 梅璎迪)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