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公司领导的内弟,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妻子一家人多次催促他给其内弟在公司里安排个工作。这位公司领导耐心地对岳父一家人说:“公司内部许多老职工子女都像内弟这样面临着就业的困难。如果我把内弟安排进企业,那些职工子弟怎么办?如果以权谋私、任人唯亲,那么自己还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吗?企业还有公信力和凝聚力吗?”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得到了妻子一家人的理解。
那位领导干部的亲属安抚了,但公司数十名老职工家属却找不约而同地找上门来,强烈要求对其待业在家的子女给予安排。这事让领导班子着实左右为难:将大量的内部职工子女安排进企业,不利于企业管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企业大部分老职工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子女就业成为他们最大的心事。如果将他们的儿女一概拒之门外,既不合情理,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领导班子经反复研究决定,本着“救急不救贫”、“先群众后领导”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少数特困职工子女给予优先安排,并且将人员安排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
公司有一名1978年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年过半百,家属病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不久大女儿又患上结肠癌。漏船偏遭连阴雨,一家陷入艰难拮据的境地,公司不仅给予倾力的帮助救济,为其女儿治病,同时又将他的二女儿安排进公司机关,以便照顾病瘫在床的母亲。像这类情况的家庭子女得以安排,大家都觉得合情合理。
在就业安排上,由于公司领导没有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处理问题公道、公正、公平、公开,虽然部分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暂时尚未得到解决,但大家心悦诚服、毫无怨言。去年底,在由集团公司组织的对三公司领导班子民主考核中,领导班子成员优秀率均达到95%以上。
这事也让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样无小事。领导干部只有处处以身作则、事事模范带头,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