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并购重组频现见光死多元化战略让人看不懂

2014-05-15 15: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处理已经登录的用户*/ function sso_page_login_user(guzzLogi

原标题:并购重组频现见光死 多元化战略让人看不懂

  日发精机两跌停之后又跌9.43%、荣之联两个跌停……一反此前的火爆,最近并购重组频现“见光死”。众多停牌筹划收购事项的小盘成长股复牌后不见了以往连续涨停的走势,有的还出现暴跌。市场人士认为,这固然有停牌期间同类公司下跌的因素,然而收购标的不如预期、多元化战略让人“看不懂”等因素同样不可回避。

  估值不断飙升

  本周二,荣之联公告,拟以22.24元/股发行2531万股,收购泰合佳通全部股权,并募集2亿元现金。大约一年前,荣之联曾成功收购车网互联,导致公司股价大涨两倍有余,因此市场对其本次并购抱有较高期待。

  然而,方案出台后引发市场关注的却是泰合佳通不尽合理的估值。标的资产评估值高达62532万元,相对今年2月底,公司账面净资产3122.36 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1903%。而泰合佳通去年净利润仅1839万元,以此计算,收购市盈率高达34倍。

  与此同时,标的资产今年1-2月仅实现营业收入35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0.78%。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前两月泰合佳通出现亏损187.50万元。另外,泰合佳通还存在对单一客户依赖的情形。2012年、2013年,泰合佳通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72%和96.60%。其中,对中国联通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21.18%和57.91%。面对这样的情况,市场“用脚投票”也就不奇怪了。龙虎榜显示,周二及周三各有一家机构卖出109.90万元和162.85万元。

  无独有偶。泰格医药5月7日公告,子公司香港泰格拟以现金3025万美元收购Song Li等20名自然人持有的方达医药合计6124.34万股普通股,再以现金2000万美元认购方达医药新发行的4049.15万股普通股。待标的公司所有普通股期权行权后,香港泰格持有该公司67%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泰格医药花费3.37亿元现金收购的方达医药,其2013年底的财务数据却显示股东权益为-8050万元,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评估后,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为-3620.85万元,依然小于零。因此,在收购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从6.54%大幅上升至38.21%。

  在与同类上市公司比较过程中,公司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除泰格医药外,无其他可比同行业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泰格医药收盘价为63.60元/股,结合其2013年基本每股收益0.88元/股,其市盈率为72.22倍。标的公司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163.44万元,结合收益法的评估结果33700万元,其市盈率为28.97倍,低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因而得出,本次收购价格比较合理的结论。

  5月7日泰格医药复牌后,公司股价出现小幅震荡,并于5月9日跌停。与荣之联不同,泰格医药出现机构激烈博弈的情况,9日的龙虎榜显示,买卖双方各有四家机构出现,相比之下还是卖出机构“更胜一筹”,成交金额超出买入机构之和约1500万元。

  多元化战略让人看不懂

  面对并购过程中的一些乱象,专业人士也纷纷表示了不满。一位供职于大型券商内核部门的资深并购人士感慨,“现在看到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已经越来越疯狂了,标的公司股东暴富的速度令人发指,上市公司慷慨得令人发指!”

  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不过一些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确实令人看不懂。如橡胶部件生产企业美晨科技并购一家园林公司,主营菌类食品生产的星河生物发行股份购买主营肉牛养殖的洛阳伊众。

  星河生物在陈述本次并购存在协同效应时表示,食用菌和牛肉作为优质安全食品,在销售渠道上具有天然的重合性。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废料可直接作为肉牛养殖的饲料或添加剂,假设所有培养基废料均从广东运送至河南,扣除500元/吨的运费后,将为洛阳伊众节省约789万元的成本。记者发现,洛阳伊众2013年全年主营业务成本27418.33万元,该成本节省占其比例为2.88%。这也难怪有市场人士表示“看到这起金针菇+肥牛的收购,觉得瞬间节操就掉光了”。

  除此以外,一些公司股价前期持续走强,未来预期在一定程度上遭透支,也是造成方案公布后“见光死”的一个原因。日发精机最近公告拟非公开发行收购意大利MCM公司,周一复牌后公司连续两个跌停,昨日又下跌9.43%。在这三天公开交易信息的15个卖方席位中全部为机构席位,而买入方无一机构,卖出最多的机构席位成交1990.28万元。

  有趣的是,停牌前日发精机的股价却出现长期上涨走势,从去年11月初的9元上涨至停牌前一天的27.19元。仅停牌前7个交易日就上涨逾20%,与复牌后“判若两重天”。

  • 相关阅读
  • 英媒:日本迅销公司拟借并购实现销售目标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1日报道,日本迅销公司近些年来并购频频,过去十年内花费近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进行并购。...

    时间:05-13
  • 前四个月全球医药重大并购23宗

    记者陆志霖报道:由于新药研发的失败率越来越高,药企纷纷通过资源重新整合来降低风险,谋求发展。4月24日,肌肉骨骼健康护理的全球领导者美国捷迈(Zimmer)表示将耗资约133.5亿美元收购骨科产品公司Biomet。...

    时间:05-08
  • 规避高额税收 美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兴起

    在最近的国际并购潮中,美国企业显然成为了主角,大手笔的现金收购尽显土豪气质。...

    时间:05-06
  • 医药巨头加速并购重组应对“专利悬崖”

    虽被一再拒绝,但美国制药巨头辉瑞收购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欲望丝毫未减。阿斯利康是英国第二大制药集团,在消化、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肿瘤、麻醉和抗感染等几大重要的疾病领域拥有多个重量级处方药。...

    时间:05-06
  • 三巨头达成资产置换 全球制药业或进入并购高频期

    收购是丰富产品线捷径  “尽管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被很多老百姓熟知,是源于去年的一场商业行贿,但是在业界,葛兰素史克的研发能力不容小觑。...

    时间:04-25
  • 一周两并购 中粮大手笔布局海外

    中粮方面表示,来宝农业将作为海外采购平台,将其上游粮源掌控及交易资产直接对接中粮旗下企业的下游加工及分销网络,助推中粮全产业链战略。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收购来宝旗下的农业部门将帮助中粮打造强有力的农业贸易公司,这也正是中国实力薄弱的板块。...

    时间:04-03
  • 微软并购诺基亚下月尘埃落定 中国手机商“最受伤”

    并购势必会对中国手机产业在专利授权和授权使用方买卖上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手机商恐将面临高额的专利费。...

    时间:03-31
  • 国家拟对医疗器械行业分类监管 掀并购重组高潮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新条例)即将出台,新条例将对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分三类管理,并明确相关企业先注册后办理生产许可。W IN D统计显示,沪深两市19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千山药机、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7家企业已谈或正在进行并购重组。...

    时间:03-31
  • 本土车企或掀海外并购新能源汽车热潮

    记者张爱丽报道: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日前宣布成功收购英国电动车制造商Emerald Automotive(绿宝石汽车)公司,但收购金额目前未知。部分业内人士还分析认为,为了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夺得先机,近两到三年国内车企或掀起海外并购新能源汽车的热潮。...

    时间:03-04
  • 西报评中企海外并购潮:中国正买下世界

      外媒称,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寻求保障其社会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如今中国不再只是想当买家,而是已收购了产品售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荷兰尼德拉集团。  ...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