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G20国集团高级官员说,“对这种货币政策的利用,如果是大规模进行的,将会压低货币汇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促进经济产出的国际标准来看,这样的贬值是可以被接受的。”
需要明确的是,G20国集团的声明并没有直接支持旨在压低汇率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政策,比如对货币市场的直接干预。相反,G20国集团官员强调,货币政策决定应该是根据国内经济目标来制定的。
法国央行行长克里斯汀-诺亚(ChristianNoyer)说,“所有国家基于货币政策是因为国内因素制定,以达成通货膨胀目标这样一个事实达成了一个明确的协议。”不过他也承认,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设定上的分歧还是可能影响到汇率。
2015年以来,以新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确认。从中国到澳大利亚,以及欧元区内都有一系列报告支持这一决定,很多关键经济体的消费物价停滞甚至是下降。
除了中国的低迷表现之外,瑞士的消费物价在1月下降0.5%,丹麦也有0.3%的同比降幅——这些国家的央行都在近期放宽了货币政策。
对家庭而言,低通货膨胀可能是意外的好处,但是如果物价维持在同一水平太长时间,可能因为提高债务维护成本,压低企业进行投资的吸引力而对经济构成伤害。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大央行都将2%左右视作一个理想的通货膨胀率。
然而,对激进央行刺激措施的支持也有令人不安的一面:政府似乎不再有资源或者是意愿来通过财政政策和经济改革来提升各国的经济前景,而将几乎所有的压力推卸给了央行。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中堆积了大量债务,使得减税和增加开支等措施难以执行。而作为可能有这样财政回旋空间的国家,德国的官员们却拒绝利用这个优势。
杰克-卢说,“在欧洲,存在有实施更多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存在有需求的缺口。”
与此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周一的报告中警告说,很多成员国在过去多年都没有采纳对各自经济进行全面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