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稳增长组合包再释放 存贷比取消、企业债可借新还旧

2015-06-25 17:16:45

来源:腾讯财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组合包再次重拳出击。国务院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取消银行存贷比75%限制;发改委拯救地方债:允许企业债借新还旧;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等。专家分析称,6月或已无降息、降息可能,但下半年或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全面拯救地方债发改委正式允许企业债借新还旧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长放缓迹象明显,尤其是在外需疲弱、房地产下行、私营部门投资意愿不强、PPP模式短期难以放量的情况下,唯一可行的办法或是投资,因此国务院提出“稳增长必须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支持存量项目的融资需求。
 
  对此,中债资信认为,目前急需拓展企业,尤其是城投企业的融资渠道,以保证社会融资的顺利进行。
 
  据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国家发改委近日又发布了对《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1327号文)的补充说明,进一步发文放松了企业债发行,正式允许城投债借新还旧。
 
  该通知表示,“主体信用等级不低于AA,且债项级别不低于AA+的债券,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40%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即企业债可以借新还旧了。
 
  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发债监管也逐渐放宽。发改委指出,按照国发(2015)42号文件已经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城投公司开展规范的PPP项目发债融资,不受发债企业数量指标的限制,建立PPP项目发债绿色审核通道,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招投标时,可将发行企业债纳入项目融资方案一并考虑,并同时向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企业债券申请材料,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前预审。
 
  民生证券研究认为,过去集中建设的基建项目陆续到期,但因“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使城投剥离了地方政府信用,PPP短期难放量的背景下,在建工程和建成但暂时未产生现金流的项目有流动性缺口,因此在存量金融风险防范的要求下,需要新的融资渠道来抵补。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中债资信公用事业部技术负责人宋伟健也认为,城投企业融资限制将放松,各地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将相应扩大,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的企稳回升,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75%存贷比红线退出释放信贷需求
 
  在财政政策渐成稳增长主角的同时,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码,需要解绑信贷政策配合,财政信贷齐发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24日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案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取消贷存比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真正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
 
  除此之外,存贷比的取消也让货币政策传导更顺畅。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在金羊毛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上表示,存贷比定为75%,相当于强行设了一个25%的存款储备,货币乘数基本上限定在4左右(25%的倒数)。这使得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比如,100元存款,只能放75元贷款(也就是派生75元货币),此时由于存款准备率远低于25%,它的变动(比如从20%降至18%)并不会影响信贷投放(降准腾出来的钱只能投放至银行间市场,或通过非标业务间接投放信贷),货币政策效果打折。而现在,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的传导更加通畅,降准直接意味着信贷投放能力的增加。
 
  当然,该举措对信贷投放的刺激左右有多大还有待验证。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存贷比取消后,信贷不一定会大规模上升:当前信贷疲弱源于缺乏有效融资主体,基建托底+房地产长周期衰退+新增长点青黄不接叠加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存贷比并非直接约束。此外,还有资本充足率和贷款额度限制,因此,信贷不一定会大规模上升,也不一定利空债市。
 
  今年上半年超8000亿元基建项目获批
 
  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期审计署在审计中重点抽查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开工情况发现,13个省区的部分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发改委办公厅便针对这些项目以及未开工的原因,向有关省区进行了通报。
 
  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预计投资规模已超8000亿元。仅自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所批复基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7261.66亿元。同时还批复了来自29个省市的1043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97万亿元。
 
  专家:货币政策或正经历观察期下半年加大定向宽松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今日发表文章援引专家观点称,目前货币政策正处于观望期,是否继续出手、如何出手,还需要视实体经济的情况而定。文章同时指出,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近期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本月已无降息、降准可能。
 
  金融时报专家组成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可能近期不会有大动作,本月已无降息、降准可能。从5月份主要宏观数据看,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央行可能会继续观察前期政策措施的效果。就市场普遍预期的降准来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缺乏降准的紧迫性。当然,三季度仍然存在降息、降准的可能性。总的来看,我们预期降息已经进入尾声,下半年至多存在一次降息可能。”
 
  不过也有许多专家对未来降准、降息抱有预期。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预计,7月中下旬会降准50至100bp: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持续;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三是M2增速远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值,政策操作仍有空间。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预计,央行将会扩大定向宽松措施,如抵押补充贷款(PSL)、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等措施,力求解决经济中的特殊问题,如基础设施投资中的财政能力有限、新兴行业发展的支持举措不到位以及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潜在总体流动性波动等问题。

  • 相关阅读
  • 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在消除经济壁垒上进展不大

      北京时间6月25日上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中美两国在本周三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旨在互相敦促取消外国投资经济壁垒。虽然在对话中,两国都声称贸关系对两国总体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两国在...

    时间:06-25
  • 发改委严打价格欺诈 明确电商连带责任

      发改委严打价格欺诈明确电商连带责任   出台禁止价格欺诈新规,明确电商连带责任,首页虚构商家低价等将被视为欺诈主体   虚构原价   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示的原价属于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者从未...

    时间:06-25
  • 贸发会议:中国首超美国成全球最大引资国

      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贸发会议)在日内瓦向全球发布《2015世界投资报告:国际投资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全球FDI流入量继2013年小幅反弹之后,2014年显著下降16%,为1.23万亿...

    时间:06-25
  • 四大行业“营改增”方案即将公布 涉及年税1.6万亿

      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总方案即将公布,这将直接影响四大行业800余万户企业,涉及年营业税税额1.6万亿元。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时间:06-25
  • 央行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 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25日央行官方微博消息称,人民银行6月25日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对此,央行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近期,受半年末金融监管指标考核以及大盘股发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需求有所...

    时间:06-25
  • 上周新增投资者99万 保证金净流入创天量

      据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在上周市场大幅调整的同时,投资者入市热情也遭受打击。上周(6月15日至19日)新增投资者数量99万人,环比前一周减少近30%。此外,新增基金账户124万户,环比减24%。   而受大量资金...

    时间:06-25
  • 基金专户子公司或达78家 首批产品兑付高峰来临

      自诞生以来,基金子公司一直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成立或者待批的基金专户子公司达到78家。   证监会最新信息披露显示,6月8日,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被受理...

    时间:06-25
  • 存贷比将成历史:信贷"松绑" 银行通道业务价值下降

      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这宣告“存贷比”作为银行信贷投放额度的监管工具成为历史,将直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进而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实...

    时间:06-25
  • 中国银联交易总额首超VISA 全球交易总额11.8万亿

      在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的中国银联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卡组织。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银联卡全球交易总额达到11.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万亿美元)。而全球最大支付机构Visa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一...

    时间:06-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