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CPI与PPI现20年最大"剪刀差" 稳增长需加码

2015-09-11 11:55:50

来源:腾讯财经

   CPI与PPI现20年最大“剪刀差”稳增长需加码

 
  统计局昨公布8月数据,CPI涨2%创1年新高,PPI跌5.9%创6年新低;专家认为加息空间较大
 
  ◎每经记者胡健
 
  相比暗淡的PMI,8月物价数据颇具看点。昨日(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创出去年8月以来新高,但同时公布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却同比下降5.9%,跌幅超出预期,创六年新低,毫无悬念地第42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CPI与PPI差值达到7.9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最大差值。
 
  每当CPI和PPI在走势上出现“剪刀差”时,宏观调控的取舍视角便会经受考验,这次数据公布后,绝大多数学者站在了稳增长这一边。
 
  暖流资产权益部研究总监鲁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的前提之下,稳增长仍需继续加码,宏观调控有必要保持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的“三松”格局。他同时表示,需要对敏感商品采取价格调控,可以通过投放储备猪肉、对菜蛋粮等进行价格补贴等措施,避免CPI虚高对宏观经济信号的错误传导。
 
  猪肉价格大涨近两成
 
  从月度数据走势上看,8月物价水平不仅增速创下一年来的新高,而且涨幅较上月跳增0.4个百分点,也是今年波动最大的一个月。
 
  对于这一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9.6%和15.9%,合计影响CPI上涨1.05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在此背景下,分析未来通胀演化方向的重点就集中在了食品领域。
 
  鲁强说,在“后工业化”时代,猪周期与工业周期不再同步。在这一阶段,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逐渐趋稳,猪周期的形成主要受制于供给因素。经过此前几年比较彻底的存栏去化,猪周期上升阶段的动能较强。“猪周期的影响目前已经在食品价格层面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双节、厄尔尼诺和四季度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的前提下,以猪价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鲁强说道。虽然现阶段中国的CPI呈现逐月阶梯式上涨,但CPI迅速蹿升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业内的一致看法。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如果拿掉猪肉和鲜菜,其他消费价格都是体现通缩的。由于猪肉价格主要是受到供给量的影响,是短期的因素,因此不存在通胀压力。
 
  交行报告给出的判断是,未来CPI仍有缓慢上行的可能,第四季度同比涨幅可能高于2%,但低于3%的政策目标值,全年CPI平均涨幅将低于去年水平。
 
  宽松预期不改
 
  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一样,8月PPI的波动幅度也很大,但不同点在于,这一指标是向下波动,降幅超预期地达到5.9%。
 
  交行报告称,PPI降幅扩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输入性通缩压力加大;二是在工业领域去产能持续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减弱,导致工业领域需求疲弱。
 
  从价格跌幅较大的行业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7.9%、24.3%、18.8%和15.6%,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型行业,反映出当前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去产能过程持续推进。
 
  对于8月中国两大价格指数再现明显的“剪刀差”走势,鲁强分析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转型经济和开放经济的综合影响之下,猪周期与工业周期逐渐脱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资料后发现,从2000年到2007年,“剪刀差”是CPI跌与PPI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剪刀差”则主要以CPI涨而PPI跌为主要表现。
 
  鲁强说,中国经济逐渐迈向新常态,这中间经历了“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的“三去”艰难阶段,增长动力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逐渐从出口向投资和消费转变,而“剪刀差”也是中国经济转型阵痛的表现。
 
  CPI与PPI的背离走势,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业界一个基本判断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比通胀风险更大,需要货币等调控手段导向上继续放松。且央行[微博]等部门也已经表态,不会因为单一商品价格走势影响对于整体价格水平的判断。
 
  “此次公布的数据还是在市场预期范围内。PPI降幅扩大,工业通缩压力一直存在,而且在逐渐增加。后期政策方向预计会是货币继续宽松、财政发力,还具有较大的降息空间。”任泽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交行报告说,由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75%,市场实际出现负利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约两个季度的滞后期,利率进一步下调需要考虑其滞后效应,综合考量其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等可能造成的影响,当前物价水平暂不会明显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 相关阅读
  • 三峡地下电站工程审计暴露资产管理等三大问题

      审计署10日发布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下电站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公告。围绕此次公告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主要负责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自1992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建设...

    时间:09-11
  • 汽车反垄断指南产明年出台 将明确垄断界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汽车反垄断指南》草案将在年内完成,不出意外将于明年落地。它的初衷就是较为明确地告诉汽车行业,构成垄断的界线在哪里。   本报记者周开平何...

    时间:09-11
  • 好看不好用 以房养老政策只是看上去很美

      以房养老政策真的“好看不好用”?   以房养老是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国内起步时被当作养老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而备受期待。但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试点城市发...

    时间:09-11
  • 美的方洪波:单靠互联网拯救不了制造业

      9月10日—12日,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在中国制造业重镇佛山召开,除了“互联网+”,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以及是否能借互联网突围,也成为了会议的重要主题。美的集团...

    时间:09-11
  • 神秘内地商人入主亚视背后

      【财新网】(见习记者杨砚文记者王端于宁)深陷财务困局的香港亚洲电视台突然宣布获得新股东接手。   亚洲电视有限公司(下称亚视)9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执行董事叶家宝表示,中国文化传媒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时间:09-11
  • 钢铁行业有多困难?武钢300名员工被外派当协警

      钢铁行业的萧条,不仅让非钢业务成为钢企的救生圈,曾经紧缺的劳务人员也在发生一些戏剧性的变化。作为中国钢铁三大央企之一的武钢集团,三年前其试图养猪的行为曾一度惹起争议,如今,他们的富余职工正在先于企...

    时间:09-11
  • 万科近几年已有9位高管出走 成变动最频繁房企

      北京商报讯(记者赖大臣)万科的人事变动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昨日,在万科集团工作超过20年的老将,集团高级副总裁、成都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莫军申请提前退休,成为今年继毛大庆之后离开万科的又一高层,也是万科...

    时间:09-11
  • 投资者:新兴市场货币前景暗淡 危机可能性不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投资者坚信,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压力很大。其中,巴西、南非债务水平已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两国或将违约。   该报道显示,土耳其、南非、马来西亚货币兑美元汇率已跌至多年来...

    时间:09-11
  • 惠誉:下调巴西评级可能性超50% 巴西趋势为负面

      惠誉主权评级负责人、分析师ShellyShetty表示,巴西财政状况恶化速度比基准假设情形更快,巴西趋势是负面的,压力在加大,“有超过50%的可能性下调评级”。   周四,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公司宣布将巴西...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