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重庆将上线全国首个“碳惠通”生态产品 个人可开设“碳账户”

2021-08-25 16:5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8月25日电 (梁钦卿)8月25日是今年的全国低碳日,重庆当天发布了《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重庆碳排放强度为0.70吨/万元,较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2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累计下降19.5%的目标任务。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与排放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谈赟指出,重庆将于近期上线全国首个覆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通过“碳惠通”生态产品的开发、量化、交易、消纳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供给侧,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方法学,量化单株及成片林、垃圾分类、分布式光伏等项目的减排效益,将项目减排量以“碳惠通”产品的形式放到平台上进行交易,为企业、社会及个人的减排行动提供多元化产品,也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区域提供生态价值转化的新模式。

  在消纳侧,企业购买获得“碳惠通”产品,可通过碳履约体系(碳汇量冲抵其碳排放配额)、碳中和体系(碳汇量中和自身及大型活动的碳排放量)来进行消纳;个人可以开设“碳账户”,购买“碳惠通”产品积累“碳积分”,共享低碳福利。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介绍说,“十三五”以来,重庆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低碳试点示范、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以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陈卫表示,“十四五”时期是重庆碳达峰的关键期,将以系统的观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落实产业优化去碳、能源调整降碳、资源增效减碳、原料研发用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等6项控碳措施。(完)

  • 相关阅读
  • 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有哪些深远影响?

      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12.68亿吨:又将诞生一个“新大庆”  8月25日,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探区面积达1.46万...

    时间:08-26
  • 成立两年来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增企业超四万户

      成立两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增企业超四万户   改革创新 让更多“首单”落地  最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项目建设相当火热:8月16日,31个项目竣工;8月17日,42个项目集中签...

    时间:08-26
  • 让国有经济结构更优实力更强

      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等工作稳步推进   让国有经济结构更优实力更强(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近年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等工作稳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

    时间:08-26
  • 2021年上半年山东青岛外贸增量超千亿元

      上半年青岛外贸增量超千亿元  杨 瑶 王 媛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表现亮眼,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经贸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带给了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新的“窗口期”。于变...

    时间:08-26
  • 生物质发电迎政策利好 中央财政25亿元补贴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发电迎来政策利好——  中央财政25亿元补贴生物质发电  田间秸秆、餐厨垃圾正成为重要的发电原料。为实现生物质发电行业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印发《2021年...

    时间:08-26
  • “三孩”生育放开 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哪些机遇?

      “三孩”生育放开,哪些行业受益?  本报记者 汪文正  全面“三孩”政策落地了!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

    时间:08-26
  • 成都种出巨型南瓜:200斤算小的,最大的541斤!

      成都种出巨型南瓜  200斤算小的,最大的541斤!  “200斤的是那个,这个470斤,是这次收获的7个里面第二大的,最大的一个541斤。”近日登上微博热搜的200斤巨形南瓜种植工作人员冯永强,指着身边直径一米左右...

    时间:08-26
  • 记者调查快递末端投递服务问题:为啥送货上门变少了

      记者调查快递末端投递服务问题   为啥现在快递送货上门变少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杨蕙嘉  北京的李先生前不久又丢了一个快递。当天下午,他在购物软件后台看到自己购买的商品“正...

    时间:08-26
  • 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国资委着力央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等   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中国普天整体并入中国电科,中国船舶集团深入推进实质性整合,鞍钢与辽宁省最...

    时间:08-26
  • 北京住房公积金推信用评级

      8月25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拟为公积金缴存单位和职工建立信用等级,信用评价为差者或将被限制业务办理资格。北京住房公...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