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集中亮相 天和核心舱等“圈粉”无数

2021-09-26 14:25:33

来源:北京晚报

  京津冀三链联动成效初显 协同发展成果集中亮相

  天和核心舱等成果“圈粉”无数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太空行走”……中关村论坛上,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像空间站核心舱这样的协同创新成果“圈粉”无数。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三地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氢能、机器人等领域,三地携手打造产业链,分工协作,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提升京津冀产业能级,“三链”联动成效初显。

  京津合作研发打造“天宫”空间站

  4月29日,“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

  “这是京津协同创新的成果。”天津市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支撑的同时,位于天津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空间站只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产业协作的缩影。如今,京津冀产业之花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签约项目达235个;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首批京津冀自贸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公布;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共建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

  中关村也走出京城,在天津、河北落地开花。据悉,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100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入驻企业约400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9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1600亿元。

  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超分辨显微镜”“床旁呼气精准分析系统”“有感知能力的柔性电子皮肤”“金属透明电极”……这些全球首创的科技成果均来自揭牌不到一年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去年,科技部批准以京津冀地区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为基础,组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京津冀中心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高质量发展重大动力源。

  “中心从全球一流高校及国家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有产业化潜力的核心技术,组建工程技术团队进行中试放大和产业化;提炼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组织高校协同攻关;与大学联合专业化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补齐创新链上人才断档,加速技术转移及扩散。”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说,更重要的是,这个覆盖三地的技术创新中心正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本部着力建设专业力量、发展原始创新,津冀着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梳理全产业链技术需求,通过这种特殊机制,实现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

  数据显示,目前该中心已在京津冀地区设立11个技术实验室及工程实验室,正在推进天津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唐山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雄安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超千家京企在雄安注册成立

  截至2021年上半年,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125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一批在京企业入驻雄安新区,北京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超千家企业。

  雄安新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背后,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北京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将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一体谋划、统筹考虑,扎实推进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事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建设3所学校、1所医院,目前3所学校项目已接近完工,医院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目光再投向廊坊北三县。本市推动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北三县延伸布局。通州区与北三县对接道路已达10条,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800亿元。

  在老百姓关注的交通一体化方面,除了北京航空“双枢纽”格局形成外,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也加快推进,协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津冀环渤海港口群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京津城际延长线、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京雄高速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工程完工,雄安新区“四纵三横”的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全面形成。本报记者 曹政

  • 相关阅读
  • 中非青年“逐梦记”:以“新”相交 共创未来

      中新社长沙9月26日电 题:中非青年“逐梦记”:以“新”相交 共创未来  作者 唐小晴 刘曼  今年23岁的曾克来自非洲中部的刚果(金),2018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创业,主要从事矿业贸易。除在广州、...

    时间:09-26
  • 北疆乡村振兴另类思路:靠山吃山,家乡火山群助我上热搜

      (小康中国)北疆乡村振兴另类思路:靠山吃山,家乡火山群助我上热搜  中新网乌兰察布9月26日电 题:北疆乡村振兴另类思路:靠山吃山,家乡火山群助我上热搜  作者 李爱平 奥蓝  曾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打拼十余...

    时间:09-26
  • 报告:大湾区要加快软硬联通 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中新网广州9月26日电 (程景伟 陈建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6日在广州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该报告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开放优势和内联外通功能将进...

    时间:09-26
  •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导向 发展高质量绿色金融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胡默达)在25日举办的2021第七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希望绿金委及其成员继续推动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发展,...

    时间:09-26
  • 专家谈匠心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中新社杭州9月26日电 (黄龄亿)“中国匠心大会—企业家和工匠”活动26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中国企业家、工匠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议题展...

    时间:09-26
  • 广东用电量同比增逾17% 多地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用电

      中新网广州9月26日电(王华 沈甸)今年1至8月,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525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3%。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电网公司9月26日联合发出节约用电倡议书。  目前正是“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尤其是广东...

    时间:09-26
  • 300多个日夜“连轴转” 港科大(广州)核心建筑和配套建筑全面封顶

      中新网广州9月26日电 题:300多个日夜“连轴转” 港科大(广州)核心建筑和配套建筑全面封顶  作者 王坚 罗瑞娴  经过3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核心建筑...

    时间:09-26
  • 让更多听障人士“听得清” 腾讯天籁行动发布最新成果

      中新网深圳9月26日电(记者 郑小红)9月26日是国际聋人日,腾讯当天举办的“科技有爱,让生活无碍”天籁行动升级发布会上,发布包括让听障人士“听得清”的“人工耳蜗+手机伴侣”联合解决方案,以及解决听障人士远...

    时间:09-26
  • 新华时评:国际机构何以继续投下中国经济信任票

      新华时评:国际机构何以继续投下中国经济信任票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国际机构何以继续投下中国经济信任票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  受疫情、汛情、基数等多重因素叠加,近段时间中国部分月度经济指标同比...

    时间:09-26
  • “黑科技”云集乌镇,在千年古镇看见炫酷未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李金磊)当千年古镇遇到互联网,一切变了模样。作为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组成部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正在乌镇举行。一系列神奇“黑科技”云集于此,美感和智能感扑...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