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宁夏已经建成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

2021-12-24 20:5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银川12月24日电 (于晶 姚淑玲)12月24日,记者从宁夏经济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夏已经建成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单晶硅棒产能41GW,占全国的25%;硅片产能22GW,占全国的11%;电池片产能10GW,占全国的7.5%。

  多年来,光伏行业的高新技术一直为美国、日本掌控,传统的硅棒沙浆切割技术不仅成本高、废料多,且生产效率低。为了应对外企技术垄断,坐落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光伏硅棒金刚线切割技术,建成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解决了全行业的技术瓶颈,每年为行业节省成本超300亿元人民币。

  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通过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开发,截至11月底,宁夏新能源发电量达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预计全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发电量超过450亿千瓦时。

  据了解,目前宁夏新能源占电力装机、占发电量比重分别为44.5%、24%,比重均排在中国前三位;宁夏新能源利用效率高,利用率达到97.5%,居中国西北第一;非水可再生电力消纳连续多年超过20%,居中国前三。预计今年宁夏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将近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九大产业税收新增近三成,“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产业税收年均增长46%,通过能源转型推动宁夏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完)

  • 相关阅读
  • 开局之年,交上高质量“成绩单”

      编者按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

    时间:12-25
  • 广东顺德重塑城市空间——打造岭南水乡示范

      提起广东顺德,很多人知道这是座因制造业扬名的城市,短短40多年,从一个农业县蝶变成全球制造业重镇。但很少有人知道,顺德还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总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大小近1000条河涌,平...

    时间:12-25
  • 山东东营生态全省第一——蹚出绿色发展路子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为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东营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综合化治土、规范化治废。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东...

    时间:12-25
  • 中储粮: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进程过半 收购量较去年明显增加

      央视网消息:记者今天(12月24日)从中储粮集团获悉,今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进程已过半,收购量较去年明显增加。  截至12月22日,中储粮集团已累计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8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10多...

    时间:12-25
  • 金观平: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及与之配套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

    时间:12-25
  • 卖青花椒鱼也侵权?四川数十家餐饮店成被告

      店招中有“青花椒”四川数十家餐饮店成被告   起诉方为上海一公司,涉事餐饮企业老板已自发准备维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朱珠戴竺芯朱宁苟春  近日,成都一火锅店店主唐女士收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

    时间:12-25
  • 这类短视频靠娃月入15万元!啃娃还是坑娃?官方出手了

      这类短视频火了,靠娃月入15万元!“啃娃”还是“坑娃”?官方出手了!  如今,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展示“萌娃”为主要内容的账号,不少家长跟风将孩子打造成“网红”,并通过商务合作实现...

    时间:12-25
  • 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每年可满足200万户家庭的用电量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今天(25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广东...

    时间:12-25
  • 以椰子为原料的新品不断涌现 椰产品消费越来越火

      用科技撬开椰子“壳”,椰产品消费越来越火——  “椰风”劲吹海南岛  本报记者 王 伟  作为海南省省树,椰子树不仅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且为海南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为全国人民增添了优质消费可选...

    时间:12-25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间 “三农”压舱石助经济行稳致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间——  “三农”压舱石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吉蕾蕾  从黄淮海平原到西北旱作区,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方丘陵区,乡村产业拔节成长,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时间:12-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