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出超2000亿元 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

2021-12-27 17:2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12月27日电 (记者 唐小晴)“长沙文化创意氛围日益浓厚,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文化产业促进了文化相通。”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陈澎27日在长沙举行的“共建‘一带一路’共赢可持续发展”中国—东盟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对话活动上表示。

  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址不变、城名未改,从商代青铜重器四羊方尊、世界考古奇迹马王堆汉墓,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无不厚植着历史血脉与文化基因。近年来,这座创意之城乘着“一带一路”合作共建的东风,聚焦“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湖湘魅力彰显、时代特色鲜明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比较优势,面向全球创特色,积极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始终热情走向世界。

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图片展。 唐小晴 摄

  近两年,长沙15家企业、6个项目陆续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马栏山中国“V”谷、高新麓谷、天心创谷、三一云谷、后湖国际艺术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孵化出创意烟花、数字视频、动漫电竞等新兴创意产业。其中,创意烟花作为品牌产业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接力度,“山猫吉咪”原创动漫节目远销“一带一路”沿线71个国家。

  当前,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出超过2000亿元,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出口基地,成为文化产业点亮文明互鉴的有力印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长沙还充分挖掘“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千年文脉,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持续做强城市文化IP,先后建成开放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炭河古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等特色文旅项目,推出了全国首个非遗夜市,涌现出“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新生代网红IP,吸引国内外广大游客纷纷打卡长沙,成为文旅融合讲好长沙故事的生动实践。

  陈澎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的首批中方城市和内陆唯一世界文化遗产联盟海上丝绸之路申报城市,长沙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承办了“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东亚论坛、中法文化之春等活动,先后参加了“10+3(东盟10国+中日韩3国)文化城市网络”“创意城市网络——媒体艺术之都”活动,常年举办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音乐艺术季、杜鹃花艺术节等活动,持续开展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系列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活动,搭建起文化旅游传播交流平台,成为区域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支柱。

一位民众拍摄“长沙墙”。 唐小晴 摄

  当前,中国与东盟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这些都为长沙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机遇。”陈澎认为,长沙可依托国际友好城市、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城市联盟等载体,搭建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展示窗口和合作平台;实施“C+C”全球青年创新伙伴关系计划,持续开展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系列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活动,在文创产业、文创人才等方面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围绕促进产业合作共赢目标,长沙将以建设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为契机,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优势,借助国际航班等物流大通道,全面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打造马栏山视频出海基地、岳麓山数字创意出海基地。

  “同时支持文化软件、文化装备和湘绣、湘瓷、烟花、动漫、出版、影视及衍生品等具有湖湘文化标识的文创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国门,闪耀世界舞台。”陈澎指出。(完)

  • 相关阅读
  • 年内新基金成立1847只 近三万亿元资金流入基金发行市场

      年内新基金成立1847只创历史新高 近三万亿元资金流入基金发行市场  本报记者 王思文  今年以来,基金净值曾遭遇重挫,公募基金行业随之迎来巨大考验。在“大考”面前,公募基金行业迎难而上,资产管理总规模...

    时间:12-28
  • 年内A股可转债发行规模达2820亿元 银行类占比近四成

      年内A股可转债发行规模达2820亿元 银行类占比近四成  本报记者 邢 萌  12月27日,兴业转债开启申购,对应的正股为兴业银行,发行规模500亿元,为A股年内规模最大的可转债。  《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

    时间:12-28
  • 这一年,自贸试验区干得咋样?有哪些亮点?

      这一年,自贸试验区干得咋样?  9月28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全长58.3公里,实现了30分钟从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抵达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目标。图为乘客了解地铁运行情况。  本报记...

    时间:12-28
  • 实现“吃鸡自由”不简单 白羽鸡养殖曾长期依赖国外种源

      占据中国鸡肉市场半壁江山 白羽鸡养殖曾长期依赖国外种源   实现“吃鸡自由” 真的没那么简单  近来,一则关于中国成功自主培育白羽肉鸡种鸡的消息刷屏。12月3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最新消息,“广明2号”...

    时间:12-28
  • 全年IPO超500家,哪些券商投行“赚嗨”了?

      全年IPO超500家,哪些券商投行“赚嗨”了?  2021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里,科创板注册制稳步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平稳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设立并开市运行,注册制从局部向全市场迈...

    时间:12-28
  • 2022全球步入“收水年”,政策分化如何影响中国?

      2022全球步入“收水年”,政策分化如何影响中国?  2022年,在高通胀压力下,多家央行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启动加息。中国的经济、政策周期将和全球主要经济体背道而驰。这将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市场运行逻辑?...

    时间:12-28
  • 中央强调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背后原因有哪些

      中央强调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背后原因有哪些  每当夏季小麦收获后,是种大豆还是种玉米,成为摆在安徽省种粮大户王汉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他说,从亩产量来看,大豆比玉米差700多斤;从收益来看,二者差600元左...

    时间:12-28
  • 楼市“红包雨”,来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8日 (左宇坤)降准“靴子”落地,LPR“降息”如约而至,最近楼市,暖风阵阵。  年末收官,各地楼市对于支持商品房市场发展的利好政策也是接连不断。梳理发现,各地政策“红包”以人才补贴...

    时间:12-28
  • 农业大省河南三招“破防”种源“卡脖子”

      中新网郑州12月27日电(阚力)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的河南,种业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同样面临种业科技问题。河南省农业科研机构或将以三招“破防”“卡脖子”。  在27日举行的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

    时间:12-27
  • 专家:金融科技运用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新增长点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曹年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日前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尤其在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方面,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短短几年内...

    时间:1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