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电影工业展现雄厚实力

2022-01-02 10:16: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电影工业展现雄厚实力

  新华社记者王鹏、许晓青、魏婧宇

  国家电影局1日发布数据,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全年总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从《你好,李焕英》讲述母爱的温暖,到《我和我的父辈》讴歌几代父辈们的无私奉献;从《中国医生》再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逆行者”们的挺身而出,到《长津湖》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电影人用一部部作品反映时代精神,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复苏发展,激发起广大观众的爱党爱国热情,营造了同庆百年华诞、共铸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全年总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优秀作品创造票房佳绩,是去年我国电影市场的突出特点。

  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565部,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影片。其中,《长津湖》《你好,李焕英》两部影片均闯入我国影史票房榜前三。

  国庆档上映的《长津湖》,在刷新了国庆档票房纪录等多项我国影史纪录后,以57.72亿元票房(截至2021年底)成为我国影史票房冠军。贾玲作为导演的《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开足马力,最终以突破54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我国影史票房榜第三位。

  除了以上两部现象级作品外,包括《1921》《革命者》《悬崖之上》《我的姐姐》《白蛇2:青蛇劫起》等不同类型的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充分彰显了我国电影创作的丰富题材和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银幕6667块,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银幕总数也稳居全球第一。

  2021年中国电影人克服疫情持续反复等影响,为庆祝建党百年献上了真挚厚礼,电影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新主流电影持续引发关注

  纵观去年我国电影市场,每逢重要档期,新主流电影总有上佳表现。

  五一档,张艺谋执导的谍战片《悬崖之上》,讴歌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成为新主流电影的新突破。暑期档,《1921》《革命者》等献礼建党百年影片,或全景或特写式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刻;《中国医生》则以电影致敬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再次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国庆档除《长津湖》外,《我和我的父辈》延续系列影片风格,再现奋斗精神的血脉传承,同样受到观众欢迎。

  时代精神和大众化风格相结合的新主流电影,成为2021年国产电影市场的主力军。这些影片在题材风格、制作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渐打破主旋律影片和商业市场间的壁垒,持续引发关注和好评——

  创新表达、追求多样发展,成为新主流电影走近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重要方式;谍战片、动作片、灾难片、悬疑片……新主流电影日趋多样的题材风格,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走进影院;通过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塑造,在“小我”与“大我”关系的呈现中展现家国情怀,同样是新主流电影赢得广泛共情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从个体出发、强类型性、重视听效果和共享价值是新主流电影的基本创作规律。在这样的规律下创作的中国电影,才能够在历史与未来发展的交汇中大步向前。

  电影工业水平跃上新台阶

  从宏阔的战争场面塑造,到真实的海外场景还原,中国电影在2021年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大片感”。

  以《长津湖》为例,影片对战争的壮烈场面进行了全方位呈现。“我们用高科技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来浓墨重彩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使命必达。”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

  影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工作人员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2万人之多。“我此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长的片尾工作人员字幕,《长津湖》充分展现了当前我国电影工业的雄厚实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说。

  同样动用大量高科技进行后期加工的影片,还有刚刚拿下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的《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介绍,受疫情影响,《1921》未能实现欧洲场景的海外拍摄,部分景致是在上海外滩借助“万国建筑博览”的背景进行的高科技还原。“这也成就了《1921》叙事的宏大国际空间,令影片的故事呈现更加完整。”

  亮眼的票房、题材的多样、稳步提升的电影工业水平……过去一年我国大银幕绚烂多彩。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021年全年我国电影票房成绩堪称优秀。这充分说明我国电影市场主体、创作者、观众群体已经日趋成熟,电影行业已经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定步伐。”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说。

  • 相关阅读
  • 长三角铁路开启“返程模式” 3日预计发送旅客160万人次

      中新网上海1月3日电 (许文峰 周卓傲)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3日是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全国出行客流开启“返程模式”,长三角铁路当日预计发送旅客160万人次,铁路部门采取增开列车、动车组重...

    时间:01-03
  • 兰铁局春运客流调查:节前以浙粤川等地返乡探亲客流为主

      中新网兰州1月3日电 (金帅群 黄贵彬)据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披露,根据2022年春运客流调查分析,兰州铁路局客流节前以江浙、广东、四川等地在西北经商、务工的返乡客流及探亲客流为主;节后以返校学生和北...

    时间:01-03
  • 长三角铁路运输开启元旦小长假客流返程模式

      中新网南京1月3日电 (许文峰)1月3日是2022年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3日预计,当日,长三角铁路运输开启元旦假期客流返程模式,单日发送旅客160万人次。  为此,长三角铁路部门计划在京...

    时间:01-03
  • 中欧班列(长满欧)新年首发德国

      中新网长春1月3日电 (记者 郭佳)2022年首列中欧班列(长满欧)3日凌晨满载100标箱货物驶往德国纽伦堡。这批货物包括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预计十余天后抵达。  中欧班列(长满欧)2015年正式开行,截...

    时间:01-03
  • RCEP生效 福建迎侨商共谋发展

      (经济观察)RCEP生效 福建迎侨商共谋发展  中新社福州1月3日电 (记者 闫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有望成为福建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市场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引...

    时间:01-03
  • 福清核电6号机组并网 福建加速建设清洁能源强省

      (经济观察)福清核电6号机组并网 福建加速建设清洁能源强省  中新社福州1月3日电 (记者 龙敏)新年伊始,福建福清核电6号机组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

    时间:01-03
  • 2022年春运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抢票时间表快收藏!

      中新经纬1月3日电 (熊家丽)2022年春运自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共计40天。按照规定,今日(1月3日),旅客可通过网络和电话购买春运首日火车票。  1月17日可买除夕当日车票  根据放假安排,今年春节假期为...

    时间:01-03
  • 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金融血脉滋养实体经济  □ 本报记者 郭子源 李华林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2021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时间:01-03
  • 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 冯其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伴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全国海关一片忙碌景象,从南京海关签发首份RCEP原产地声明、到青岛海关签发全国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全球人口...

    时间:01-03
  • 时评:长视频涨价不妨让市场评判

      长视频涨价不妨让市场评判  姜天骄  长视频平台投入大、成本高,成为行业发展痛点。对长视频平台来说,涨价是“两难”抉择。就市场规则而言,平台有自主定价权,消费者也有自主选择权。然而,涨价虽能解燃眉...

    时间:0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