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鲁西北乡村以“菜”为媒吸引青年人返乡“扣棚”

2022-02-02 21:0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鲁西北乡村以“菜”为媒吸引青年人返乡“扣棚”

  中新网山东聊城2月2日电 题:鲁西北乡村以“菜”为媒吸引青年人返乡“扣棚”稳供城市“菜篮子”

  作者 孙婷婷 刘明明

  2月2日凌晨,一辆满载着15吨尖椒、西红柿等蔬菜的大货车发车,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发往北京、河北、天津等中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这些新鲜采摘的瓜果蔬菜,将出现在万千家庭的餐桌上,成为一道道美味的佳节团圆饭菜。

  在中国“北方蔬菜第一乡”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近年来,由返乡青年种植的大棚蔬菜,正源源不断地供应多个城市的“菜篮子”,打响了“棚二代”“耿店”品牌。

资料图: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绿源蔬菜批发市场,菜农将采摘的尖椒进行出售。 赵玉国 摄

  耿店村被称为“鲁西小寿光”。当天,记者在“棚二代”曹有忠的大棚中看到,辣椒、西红柿等新一茬蔬菜已经进入采摘时节。“眼下是比较忙的时候,这些蔬菜每天有6、7万斤的产量,将在最短时间内被运送到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的大中超市。”曹有忠告诉记者,村中现有大棚700多座,占地面积3000多亩,种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草莓等。

  耿店村先后吸引了100余名像曹有忠一样的“棚二代”,带着“棚媳妇”“棚女婿”回村创业。年轻人返乡后,使用新设施、新技术,探索新的销售模式,让村内的蔬菜产业越做越大。

资料图:在智能温室大棚,工人在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赵玉国 摄

  今年32岁的耿付建,是耿店村第一个回乡种菜的“棚二代”。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外出打工时,村里还是另一番境地。“当时60多个‘小土棚’,主要种芸豆,菜农起早贪黑还卖不出好价钱。年轻人嫌累,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2010年,耿付建结束了5年深圳打工生涯,回到村中,接过父辈的营生——种大棚。目前,耿付建拥有11个蔬菜大棚,年收入逾30万元(人民币,下同),走出了规模化种菜的致富路。“耿店村从事大棚种植的年轻人已占九成,真正实现了蔬菜产业‘后继有人’。”耿付建告诉记者。

资料图:村民在采摘尖椒 赵玉国 摄

  任传华种植了21座蔬菜大棚,被村民称为“棚王”。他自10多岁就跟着父亲任再友种菜,成年后外出务工,后来又返乡种菜。他告诉记者,相比10多年前“早上拉晚上拽”的老式“小土棚”,现如今,村里的大棚装上了卷帘机、水肥一体化和滴灌等设备,种棚变得更简单,而且收入成倍翻。在他的大棚内,加装了无线温控、轨道车等设备,3名工人轻松管理两个大棚,用工成本大幅减少。“2021年种的西红柿、青椒,预计可收入百万元以上。”

  谈到2022年的新规划,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告诉记者,2021年,耿店村与周边10个村联合成立耿店新村,以抱团发展的形式将成功经验向周边辐射,带动共同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资料图:在智能温室大棚,工人在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赵玉国 摄

  耿遵珠告诉记者,耿店村还建起“棚二代”创业园;注册了“棚二代”商标,建起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引进浪潮集团的“质量链”平台;建起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现有返乡创业的“棚二代”累计100多人,集体积累1000多万元。

  目前,耿店新村共有2万多亩土地,其中包括东邢湖水库以及周边5000亩林地,有粮食大田和蔬菜产业。“把土地托管流转到合作社统一规划,能建棚的地方种果蔬,适合发展林地的多栽树,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实现机械化,为国家的‘米袋子’‘菜篮子’‘树林子’多做贡献,带领更多百姓一起富。”耿遵珠说。(完)

  • 相关阅读
  • 坐火车就像逛免税店 这些列车上能“全球购”啦

      坐火车就像逛免税店 这些列车上能“全球购”啦  高铁上的中欧班列进口商品  兰州晚报讯 这个春节,旅途又有了新体验。2月3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局开行的G3182、G3186、G1876、G846、...

    时间:02-04
  • “盆菜”热销款式众多,新菜式杜绝浪费渐成主流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春炜报道:吃“盆菜”和“九大簋”是大湾区很多地方的传统。羊城晚报记者获悉,由于疫情,广东多个城市和香港、澳门,“盆菜”今年都销售火热。一些主打健康概念的新菜式则逐渐成为“新宠”,取...

    时间:02-04
  • 春晚同款“火出圈儿”

      观众同款口罩、明星同款大衣上热搜  春晚同款“火出圈儿”  春晚是除夕夜的气氛担当,更是流行的风向标,每年都会捧红几个“春晚同款”,向全民种一波草。今年,除了明星同款穿搭,观众同款口罩、撒贝宁同款...

    时间:02-04
  • 丰富生活场景 民宿升级“plus版”

      山村的民宿可以邀请大厨提前准备当地食材,定制一份时令山野晚餐;让城市艺术展落地乡野民宿,客人的生活也浸入到乡村肌理;民宿附近体验一把露营带来的零距离贴近自然,周边游的私人线路风景独好……  在疫情...

    时间:02-04
  • “新年货”当道 要宅家还要有年味儿

      “新年货”当道 要宅家还要有年味儿  新春对联不仅有了贴上米缸、猫窝的“迷你版”,内容也“反常规”甚至夹杂着英文;90后、00后囤的年货里不仅有吃穿,还有犒劳自己辛苦“打工”一年的VR眼镜;生儿育女的80后...

    时间:02-04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一月全球食品价格上涨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刘亮)联合国粮农组织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植物油供应紧张。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1月平均为135.7点,比2021年12月上升1.5点(1.1%)。粮农组织植物油...

    时间:02-03
  • 中经评论:把握消费升级之“机”持续激发潜能

      穿新衣,买年货,过新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旺季。不少商家已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希望点燃人们“买买买”的热情。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消费者却制定了“不买年”计划,准备在一定时间内,...

    时间:02-03
  • 风光无限 中蒙边境牧场“绿”“利”兼收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3日电 题:风光无限 中蒙边境牧场“绿”“利”兼收  作者 戚亚平 武晓媛 盛凡  新春佳节之际,走进三峡新能源北塔山风电场,232台风力发电机依次排开,不停转动,场面壮观。  三峡新能源...

    时间:02-03
  • 官方:2021年“四新经济”行业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5.8%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日披露的2021年市场主体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四新经济”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时间:02-03
  • “花样经济”走俏中国西北新年:将“春天”私人定制带回家

      (新春走基层)“花样经济”走俏中国西北新年:将“春天”私人定制带回家  中新网兰州2月3日电 (王牧雨)4日将迎来立春时节,兰州市民王幼云一大早就开始在花团锦簇的阳台上侍弄花草,小而精致的花盆和各类年宵花...

    时间:0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