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去年北京境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额突破2万亿元

2022-02-10 18:0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颖今天表示,北京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的首选地,2021年全年共落地中外资金融机构45家。同时,北京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去年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9家,境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额突破2万亿大关,居全国首位。

  2022北京新闻中心10日举办北京“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王颖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北京金融工作紧抓“两区”建设历史契机,积极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03.7亿元,同比增长4.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9%,占比接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业实现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级税收的占比均超过五分之一;法人金融机构数量900余家,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80万亿元,继续保持经济结构中占比最高、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财政增收贡献最明显的第一大产业地位。

  她指出,去年,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金融领域司法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11月15日,经过74天的筹备,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北京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首都金融“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金融领域102项任务落地94项,完成92%,出台配套政策52项,形成全国复制推广创新实践案例3个,形成“六个一批”为代表的开放创新成果,即一批标志性重磅级机构加速落地,一批创新性金融市场平台优化布局,一批首创性跨境金融服务和产品率先推出,一批引领性扩大开放资质实现突破,一批高质量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落地,一批示范性营商环境政策实施,既推动了首都金融创新开放发展,也为全国金融业开放改革贡献了“北京经验”。

  去年,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全面推进,推动设立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和国际化碳金融机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发布我国金融机构首次倡导提出的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倡议——《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试点碳配额成交均价均居全国第一。

  去年,北京金融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北京连续三年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为构建首都现代化数字金融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北京版“监管沙箱”已推出3批22个项目,首批3个项目完成测试率先“出箱”。率先在京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首批16个项目启动。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试点。

  北京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的首选地。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全国第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等一批标志性重磅级机构在京落地,去年全年共落地中外资金融机构45家。

  去年,北京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打造“钻石工程”培育品牌,夯实“战时+常态化”上市工作机制,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79家,境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额突破2万亿大关,居全国首位。率先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深入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已上市产品4支,发行规模11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去年,北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提升。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功能全面升级,整合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功能,构建“四位一体”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启动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实现“一次走访、定期服务、长期跟踪”。畅融工程充分发挥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优势,助力民营小微、创新型企业等重点群体,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企业获得精准高效的融资支持,北京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全国领先。

  北京金融国际交流合作能级全面提升。去年,北京举办2021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等活动,集中展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释放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为我国探索新发展阶段的金融开放拓展思路、贡献力量。

  王颖指出,下一步,首都金融业将以谋划新一轮“两区”建设开放发展为契机,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产业促进、环境优化、项目落地、精准宣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

  • 相关阅读
  • 51个国家和地区与贵州开展人民币跨境交易

      中新网贵阳2月11日电 (记者 张伟)2021年,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与51个国家(地区)开展人民币跨境交易,人民币收支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新加坡。  记者1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获...

    时间:02-11
  • 快递企业“春节不打烊”别口惠而实不至

      “4天了,物流都没有更新。”“6天了,还在转运中心没发出来。”春节前夕,多家快递企业宣布“春节不打烊”,以满足节日期间的寄递需求。然而,春节期间,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抱怨迟迟收不到包裹,并因此质问“春节...

    时间:02-11
  • 美国1月CPI同比上涨7.5% 创40年来最高纪录

      中新社华盛顿2月10日电 (记者 沙晗汀)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0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5%,创造自1982年2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  数据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

    时间:02-11
  • 体育场馆有的“闲死”有的“忙死” 真挺尴尬

      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推动各地控制体育场馆的规模,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倾斜,避免...

    时间:02-11
  • 钱到位了,水军就能“制造”全网刷屏

      当下,藏匿在深处的网络水军,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姿态,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有记者为揭开网络水军黑幕,加入10多个网络水军群进行卧底调查,发现评论越真报酬越高,其中有任务群也有精品群,只要钱到位了,再...

    时间:02-11
  • 30省份敲定新基建“施工图” 13地将新建42.5万个5G基站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见习记者 杨洁  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就快。据记者梳理,截至2月10日,除天津外,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新基建“施工图”,有的地方...

    时间:02-11
  • 新老基建双驱动 稳投资“虎力”全开

      从虎年首个开工日多地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到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政策出台;从今年以来已发行逾5000亿元专项债,到1月份近4万亿的新增信贷……稳投资正驶出资金与项目加速对...

    时间:02-11
  • 经济“稳增长”定势渐显 A股“小阳春”哪些赛道占优?

      本报记者 赵子强  见习记者 任世碧 楚丽君  虎年春节以来,大盘连续收阳,显示多头信心得以恢复。而多部委则继续推进稳增长政策落地,各地陆续部署重大项目开工,更是增强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分析人士...

    时间:02-11
  • 八部门: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中新财经2月11日电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为全国做...

    时间:02-11
  • 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笼1800亿元

      中新财经2月11日电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2月1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与此前持平。截图自央行官网。  因11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

    时间:0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