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

2022-06-30 23:0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30日电 题: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

  中新财经记者 陈溯

  30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十三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双碳”新格局:共生再生新生,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聚焦这一话题,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蒋启明 摄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成为全民健康生活的新风尚。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进一步推动减污降碳发展。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更应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当下,绿色低碳是消除隔阂、增进共识的“重要桥梁”,是刺激增长、开辟新局的“有效引擎”,是治愈人心、修复生活的“减压阀”。愿同各界携手共进,在全球气候治理迫在眉睫的当下,弥合分歧、寻求共生,推动增长、实现再生,治愈人心、迎来新生。

2022年度低碳榜样 蒋启明 摄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是解决一系列困难的抓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趋势不可逆转,谁转型早,谁创新做得好,将来的市场就是谁的。随着我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今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中国不仅有力地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重大关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多位专家进行了建议分享。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通过视频方式致辞,对本次论坛主题“共生再生新生”进行解读。在他看来,共生是汇聚合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汇聚形成强大合力;再生是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新生是做大增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下,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双碳’成败的关键在于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传统动能的活力重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近年来,我国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炜认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是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未来林草部门将通过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探索建立碳汇补偿机制、研究推进碳汇交易试点等举措,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压舱石”作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分享了“衰退型、增效型、创新型”三种减碳类型。他表示,只有创新型减碳是进取型战略,能大幅降低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并触发和加速高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实施进取型减碳关键要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把重心尽快转向更快扩大增量,进一步把“双碳”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他提出了进取型战略的“三支柱体系”——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

  “‘双碳’行动需要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撑,以科学分析促进实践落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通过数据观察,分享了北京、广东、内蒙古、苏州等地区的碳排放趋势,各地差异较大。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能源供应端排放最高的是发电(供热),占比45%,能源消费端排放中,工业占比68%,负责能源供给和工业生产的城市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马军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绿色低碳先行先试,帮助“后发地区”,东部的能源消费中心和中西部的能源供给中心要协同起来,形成真正的“全国一盘棋”。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杰认为,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未来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潜力巨大,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程路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减碳行动中,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数智化平台能够实现两者协同的减排优化,基于数据资源与物联技术,以场景为基础,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政府治理方、能源供应商、能源服务方、用能企业等多方的价值共享,促进能源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为鼓励各行各业积极践行绿色行动,以榜样力量带动产业新发展,论坛现场还发布了“2022年度低碳榜样”案例。

  2010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中国低碳绿色行动,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举办了首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动。十三年来,系列活动通过论坛会议、公益影像展和整合传播等方式吸引了数亿关注,已经成为传递中国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和建言献策的思想平台。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作为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展览,已于6月15日在泉城济南举办,以影像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的丰硕成果。(完)

  • 相关阅读
  • 几何E上市即交付 8.68万元起让青春即刻起航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解元利  6月30日,几何汽车旗下青春精品纯电SUV几何E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20km乖巧虎、401km玲珑虎和401km霹雳虎三款车型,四座/五座可选,综合补贴后售价分别为8.68万元、9.78万...

    时间:07-01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山西乡村致富带头人:留住传统手艺 带动乡邻增收致富

      中新网忻州7月1日电 题:山西乡村致富带头人:留住传统手艺 带动乡邻增收致富  作者 杨静  走进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上馆镇橙草沟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胡麻油香味,沿着村里的主路往前走几十米,就是张润明的手...

    时间:07-01
  • (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新网山东寿光7月1日电 题:“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记者 沙见龙  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

    时间:07-01
  • 真快乐APP携手大中全面启动41周年庆 助力复工复产

      6月30日,“复工复产促消费,大中41周年庆发布会”在北京大中电器中央电视塔店举办,真快乐APP携手大中全面启动41周年庆,助力复工复产。  大中四十一年来,坚持以热情真诚的面貌服务消费者,初心始终如一,不...

    时间:07-01
  • 集美大学新设数字产业学院 探索跨学科融合新路径

      中新网厦门7月1日电 (杨伏山 罗旻敏)集美大学携手建潘鲲鹭物联网技术研究院,6月30日,成立集美大学数字产业学院。这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拥有数字经济本科专业的数字产业学院。  集美大学1日称,该学院也是中国数...

    时间:07-01
  •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超26万亿元 专家预计下半年将创出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5月底再次突破26万亿元。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公布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份,我国境内合计15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

    时间:07-01
  • 西藏发展红色旅游 红利惠及边境民众

      中新网山南隆子7月1日电 (扎西曲措 扎西旦增)从玉麦景区学习爱国守边精神,重走巡边路,感受家国情怀……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西藏山南隆子县政府、山南旅投公司举办以“弘扬红色精神·助力红色边疆”为...

    时间:07-01
  •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上半年成绩单:发行规模同比激增2.5倍 6月份成发行高峰

      本报记者 吕 东  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半年报”出炉。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规模合计高达3791.5亿元,较去年同期激增2.5倍。  尽管上半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明显增长,各月增长额却“...

    时间:07-01
  • 江西彭泽:“点虾成金”走出乡村绿色产业富民路

      中新网江西彭泽7月1日电 题:江西彭泽“点虾成金”走出乡村绿色产业富民路  作者 袁昕 彭琴  仲夏时节,是小龙虾收获的季节。在江西彭泽县浪溪镇德群种养殖家庭农场,村民张德群和伙伴们正忙着从稻田边水塘...

    时间:07-01
  • 券商6月份金股组合验收:近八成上涨

      本报记者 周尚伃  6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超1%的涨幅收官,各券商推荐的月度金股也到了“验收期”。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6月初,共有46家券商推荐了341只金股,截至6月30日,上证...

    时间:07-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