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几块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2023-12-17 08:3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几块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12月1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

“买了50斤萝卜来腌萝卜干,才花了10块钱。”“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

不少居民感叹着今冬菜价如此便宜,也让人不禁疑惑,蔬菜为何卖不上价了?

大白菜价格创近年同期新低

山东是全国蔬菜主产区之一。家住山东胶州,常去逛超市的王先生告诉中新财经记者,今年蔬菜比去年便宜了不少,“像最近大白菜3毛一斤,白萝卜8毛一斤,青萝卜5毛一斤,价格都比较低。”

比王先生购买的稍贵,近日,中新财经记者走访北京多个超市、菜市场,大白菜的斤价集中在5毛至1元之间,白萝卜价格多在1元至1.5元。

“往年哪有这么便宜的价格。”北京西城区某超市里,正在挑选蔬菜的一位居民表示,“去年大白菜每斤得在1元以上。”

适逢上午的买菜高峰期,记者注意到,超市里的大白菜已所剩无几。

蔬菜的跌价,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上亦有体现。

11月份,蔬菜批发均价为3.58元/公斤,环比下降5.1%,同比下降3.9%。监测的19种蔬菜中,菠菜、大白菜、芹菜、洋白菜和白萝卜价格环比降幅较大,幅度分别为26.6%、26.4%、18.5%、16.2%和12.4%。

北京新发地市场是首都市民的“菜篮子”。对于很多人反映的“白菜价”,新发地市场分析师刘通也告诉中新财经记者,“近期市场里的大白菜价格,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

今冬菜价为何跌入“低谷”?

面对菜价走低,有人调侃,“买了一堆菜,花了几块钱,月入3千根本花不完。”为何今冬菜价明显偏低?

“简单来说,就是蔬菜产量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财经记者如此解释,“前期天气比较暖和,有利于蔬菜生长,再加上前几年蔬菜价格较高,菜农扩种下,导致种植面积较大,使得今冬蔬菜相对过剩。”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蔬菜首席分析师张晶也提到,今年秋季,整体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生长,蔬菜单产增幅较大,尤其是大白菜,单产增幅20%左右。

产量增加下,又适逢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等冬储蔬菜集中上市,官方信息显示,11月份,月度产量约占这些品种全年产量的15%—20%。

而近年来,随着北方冬春蔬菜供应改善,居民冬储蔬菜习惯改变,由过去大量采购蔬菜储藏变为随吃随买,常年的短期集中采购大幅减少,市场供过于求,进而导致价格下跌。

不过,近日受寒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迎来今冬首场大范围降雪。

“随着天气转冷,运输成本上升,大白菜等应季菜价格估计会止跌,绿叶菜价格也会有所上涨。”李国祥表示。

据刘通了解,这几日,受天气原因影响,大白菜价格已经有上涨的趋势,其他蔬菜也开始恢复性上涨,“但受存量影响,预计上涨不会太多。”

部分蔬菜地头价已跌破成本

面对几毛钱一斤的白菜、萝卜和大葱,有人关心,“地头的菜价会便宜到什么程度,菜农还能赚到钱吗?”

记者注意到,相比市场零售价,蔬菜的地头价下降更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公布的11月数据显示,据蔬菜地头价定点监测,28种蔬菜11月地头均价2.43元/公斤,环比下降8.3%。

“今年11月,蔬菜地头价比近5年同期低17.8%,是近5年的次低位。部分蔬菜品种价格处5年最低位,结球甘蓝、丝瓜、大葱等3种蔬菜月均地头价为近5年同期最低,芹菜、番茄、南瓜、胡萝卜、大白菜、西葫芦、莲藕、菠菜等11种蔬菜为近3年同期最低。”

部分品种价格甚至已跌破成本。“结球甘蓝、大白菜、大葱、冬瓜、南瓜、胡萝卜等月均地头价0.5—0.9元/公斤,比常年低35%以上。据中国蔬菜协会反映,河北省玉田县大白菜11月上旬地头价0.10元/公斤左右,仅相当于采收的人工成本,部分农户直接弃收。”

最近,河南安阳虞城县的某村村干部岳先生,刚帮村里的菜农把30亩的茄子、近10亩的白菜销售完毕。

他向记者介绍,“前几日,菜农冷棚的茄子6毛一斤,白菜两毛一斤。由于价格卖不上去,之前村里的菜农不想赔本,便囤货待售,导致蔬菜出现滞销,后来通过大范围宣传才把蔬菜卖掉。”

据他了解,一些地方的村民为了种植农作物,只能选择亏本把田里的蔬菜销售出去。

保障菜农收益,相关部门开始行动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价跌破成本线,不仅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面对蔬菜滞销、卖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已开始行动。

12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蔬菜产销工作,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卖难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

河南是全国蔬菜种植大省。据媒体报道,为切实减少菜农损失、维护菜农利益,近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也制定《严防今冬蔬菜售卖难工作预案》,提出要抓好在田蔬菜管理,摸清产销情况,监测预警价格波动,加强产销对接,发挥仓储保鲜作用,引导加工直采收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等。

“关于蔬菜产销,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也提供了价格信息等,但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种植存在盲目性。”李国祥称,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系统了解市场行情,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生产规模。另外,也可发展深加工产业,平抑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

  • 相关阅读
  •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开展了哪些工作?商务部回应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新办1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 会上,对于当前内外贸一体化重点工作以及成效,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

    时间:12-18
  • 商务部: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意愿进一步增强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孙红丽)在18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内外贸规则制度进一步衔接,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

    时间:12-18
  •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中央财办最新解读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申佳平)“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

    时间:12-18
  •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发展与安全 明晰金融重点发力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谋划新一轮财...

    时间:12-18
  •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民积极参与“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主办方供图 “提高金融素养,守住你的钱袋子。”“远离非法中介,珍视个人信用记录。”“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及时发布风险提示”……...

    时间:12-18
  • 外企谈改革开放45年:继续看好中国、根植中国、加码中国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大市场、新机遇让外资企业在这片热土持续扎根、兴业。 今年以来,人民网“热土——外企在中国”栏目先后赴苏州、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深度解码外资企业“将投资中国视...

    时间:12-18
  • 撬动Z世代情绪,大融城想要的不止“流量经济”

    当Z世代逐渐成长为消费主体,其极具个人色彩的消费观念,势必推动商业本身在服务场景中发生变化,从纯粹的购买行为到多元的体验过程,在消费环节之上加速空间营造带来的获得感,购物中心不仅关注面子,更需要里子&he...

    时间:12-18
  • 千名骑手逐梦春城 2023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正式开赛

      12月17日上午,2023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在昆明会堂广场前正式开赛。来自国内外36支职业队伍及业余精英骑手共千名竞赛者在滇池边展开风驰电掣般的角逐。最终来自黑龙江省自行车队的牛益逵获得男子公路专业...

    时间:12-18
  • 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李栋)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18日至21日,多地最低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为应对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针对京津冀等多省(区、市)启动农业低...

    时间:12-18
  • 两部门: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 更好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黄盛)《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2月17日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按照“先证后照”原则实施准入管理,非银行支付机...

    时间:1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