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以旧换新:新动能激发内需新潜力

2024-12-30 00:08: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萌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利企业、更惠民生。

今年以来,随着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在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提速的同时,也不断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等举措。这释放了明年继续加力支持以旧换新的积极信号。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消费市场“暖洋洋”

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后,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地用好中央财政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例如,在家电方面,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聚焦打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堵点,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8月份,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对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

在汽车方面,4月份,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8月份,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不仅提高了汽车报废更新的补贴标准,还将置换更新也纳入补贴范围。

在电动自行车方面,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于8月份发布《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政策。

此外,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文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8月初已全部下达到地方。

这笔资金不仅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大幅提升了重点领域补贴标准。“真金白银”的补贴加速落地,直达消费者,正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见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汽车置换更新超310万辆,超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21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超53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100万辆。

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等产品销售火热,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国内需求不断扩大。

汽车方面,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242.3万辆,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7.1%,当月乘用车零售量创今年新高。

家电家装方面,11月份,限额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2%、10.5%;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1月份电视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8%和74.4%。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广大消费者对于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置换意愿和潜在消费需求,不仅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回暖,还带动了生产端的复苏,同时有效引导了智能化、绿色化等消费升级方向,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补贴产品不断扩围

供需两端红利多多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推进,其覆盖范围从开始的8类产品逐渐扩大,各地因地制宜扩大补贴范围、提升补贴标准、优化参与细则等。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带动企业投资扩产,同时还带动了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在山西,在原有8大类家电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7大类产品,10月份又增加了取暖器、电饭煲、微波炉等15类小家电,补贴品类达到30种;在重庆,汽车置换更新实行比例补贴、上限封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策撬动比达到1:16;在甘肃,从申请审核、补贴发放、进度统计等全流程实现一站办结,并与商务部全国资格校验系统及省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接;在云南,8月底率先制定出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以及风险防控、培训方案和宣传方案,通过“政府补贴、旧车抵扣、企业让利”等方式,打通销售和回收“梗阻”,打造售旧购新、补贴申领、新车落牌、旧车注销“一站式”流程,让群众“少跑一点”……

对此,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系列举措,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些措施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了其购买力;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循环,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2月20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在商务部召开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以旧换新政策成效也在向供给端传导,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生产加快。11月份,全国汽车生产完成343.7万辆,同比增长11.1%,环比增长14.7%,月度产量创历史新高;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增速较10月份加快了5.8个百分点。”

据李刚介绍,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同时,以旧换新还大幅提升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一是汽车梯次循环利用持续加快。11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78.6万辆,同比增长8.1%;全国报废汽车回收量103.2万辆,同比增长141.6%。二是废旧家电回收量显著增长。1月份至11月份,全国废旧家电回收量61.6万吨,同比增长7.7%。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具备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中,3/4以上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拆解能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利好政策有望加码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施力的重点之一。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在洪勇看来,“加力”意味着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优惠的补贴政策,简化消费者参与流程,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和执行效率;“扩围”或涉及将更多的产品类别纳入到以旧换新的政策范围内,比如智能家居、健康养老产品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应在“加力度、增品种、扩范围、减流程”四方面进一步发力,要做到从换物品到换服务、从换服务到换体验、从换体验到换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居民消费升级、行业可持续创新发展。

洪勇认为,明年关于以旧换新的政策会更加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例如,出台针对特定行业或产品的专项补贴政策,加大对绿色、智能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通过优化回收体系,加强二手商品市场的监管,确保整个以旧换新过程更加高效、环保。此外,为了更好服务消费者,相关部门或将推出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简化申请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全国范围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是当下消费市场暖意渐浓的缩影。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以旧换新支持政策将不断加力和扩围,惠及更多消费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 相关阅读
  • 财政部将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本报记者 郭冀川 韩昱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防范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部近日制定印发了《数据资产全过程管...

    时间:12-30
  • 前11个月社会物流总额超320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本报记者 孟珂12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2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与前10个月基本持平;11月份当月增长5.8%,增速比10月份提高0.1...

    时间:12-30
  •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2月28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将有利于增加优质产品进口,扩大国内需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扎...

    时间:12-29
  • 前11个月民营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政策金额占比超70%

    本报讯 (记者韩昱)12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年来,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抓紧抓实,注重从落实惠企税费政策、优化税费服务等方面...

    时间:12-29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本报记者 孟珂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4.8亿元,同比下降4.7%。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3%,降幅比10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

    时间:12-28
  • 来华证券投资连续4个季度保持净流入

    本报记者 刘琪1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和9月末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按美元计值,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47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299亿美元,服务贸易...

    时间:12-28
  • 今年前11个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12月27日消息,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具体看,营业总收入方面,1月份至11月份,国有企业营...

    时间:12-27
  • 中尼(日利亚)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32800亿尼日利亚奈拉,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尼...

    时间:12-27
  • 央行等三部门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金融系统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大对“三农”领...

    时间:1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