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增加 多项政策“红利”落地

2025-01-02 19:43: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晓璐

2025年1月2日,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称“互换便利”)操作落地,操作金额550亿元,超过了首次操作规模,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行业机构了解到,多项政策“红利”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包括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费率下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

此外,接近监管人士称,后续监管部门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实施情况,结合市场运行情况调整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保险等机构也已基本做好参与准备,持续推动相关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证券基金公司积极响应

首批500亿元全部落地

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相关工作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证监会同日公布17家证券公司、3家基金公司纳入首批试点范围。10月21日,互换便利首次操作500亿元,中标机构积极参与。

目前,首批操作已经全部落地,并已完成投放,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相关证券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安排,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建仓。具体投向以指数成份股和ETF为主,部分公司投资超过九成。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互换便利工具发挥市场化效果,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和投放节奏,部分公司通过集中、大额投资低波红利股票,践行长线持有策略,为市场引入稳定资金;部分公司发挥择时和组合投资专业能力,动态增加篮子股和指数ETF持仓,在市场出现向下波动时增加投入,积极发挥稳市功效。

扩大参与机构范围

优化互换便利机制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中国证监会同步发布新闻稿,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

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人民银行招标操作。40家机构都是行业头部机构或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接近行业的70%。

行业机构表示,扩大证券基金公司参与范围,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规风控有效、有参与意向和投资能力的非银机构参与人民银行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行业机构通过差异化、市场化投放,促进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

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结果。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不断优化互换便利机制,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机构成本。行业机构表示,互换便利从9月24日首次提出到10月21日首次落地不足1个月,非常高效。同时,在首批操作落地过程中,监管机构不断优化机制安排,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机构成本,为互换便利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提供了大力支持。

记者向行业机构了解到,多项政策“红利”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

一是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互换便利费率下降,1月2日人民银行公布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三是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为支持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更好服务保障市场机构参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业务,中国结算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2日起,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按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此项优惠措施降低了参与机构成本,有利于现有参与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吸引更多新机构加入,扩大互换便利业务覆盖面和灵活性,为市场带来更多持续性“活水”。

  • 相关阅读
  • 谣言!刚刚,证监会回应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2日,有市场传言,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当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王利答记者问时表示,这些信息都是谣言。证监会已关注到相关虚假信息,...

    时间:01-02
  • 分红回购增持 沪市公司迎利好

    本报记者 毛艺融近期,有不少沪市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与投资者分享这一年来的发展红利。此外,自再贷款政策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及股东回购增持意愿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实施,资本市场内在稳...

    时间:01-02
  • 110家深市公司多元发力提升投资价值 多维度构建市值管理体系

    本报讯 (记者田鹏)自证监会于2024年11月15日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已有110...

    时间:01-02
  • 央行:2024年12月三大政策性银行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与上月持平

    本报讯 (记者刘琪)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2月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显示,2024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与上月持平,为23639亿元。 ...

    时间:01-02
  • 央行:2024年12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17.55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琪)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2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显示,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4年12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17.55亿元,其中隔夜期16.05亿元,7天期101.50...

    时间:01-02
  • 央行启动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 操作金额550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琪)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更好发挥证券基金机构稳市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持续推进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落地。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

    时间:01-02
  • 今晚,油价迎2025年首涨!

    本报记者 杜雨萌在经历此前连续三次“搁浅”后,成品油零售价出现变动,迎来2025年的首次上调。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1月2...

    时间:01-02
  • 预告:2025年铁路领域还有大动作!

    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2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在总结2024年铁路主要工作基础上,部署了2025年铁路重点工作。数据显示,2024年,国铁集团经营质量效...

    时间:01-02
  • 全国首例!资产评估机构因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被处罚提起行政诉讼案件宣判

    本报记者 吴晓璐据北京金融法院2025年1月2日消息,2024年12月25日,北京金融法院对原告徐某及深圳某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评估公司)与被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案进行宣判。经审理,一审...

    时间:0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