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外资持续深耕布局中国市场

2025-01-10 14:25:44

来源:经济日报

  过去一年,全球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影响,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服务外资。多家外资机构扩大业务、增加资本,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497亿元;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同比增长8.9%,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以及一系列政策效能逐步释放,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的信心稳定,外资金融巨头持续关注并布局中国市场。

  继元盛、英仕曼、桥水、德劭、迈德瑞等之后,又有量化巨头进军中国。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量化对冲基金宽立资本全资子公司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私募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展现出强大韧性。特别是近期集中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规模总量大、统筹力度强、政策举措新,有效增强了市场稳定性。

  外资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引资结构持续优化成为最大亮点。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3.4%、39.1%和19%。

  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创新中心。礼来、拜耳等知名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创新中心;大众汽车将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市的生产及创新中心;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上海、深圳两地扩建及新增应用研究实验室;奥的斯上海研发中心拥有奥的斯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

  “中国市场一直是我们的首选投资地。”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说,近5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累计达43.6亿元,目前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一期已经投产1年。

  开放举措渐次落地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短期看离不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刺激,长期看则与金融市场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有关。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宁说,当前全球对外投资整体下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配套优势,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通过规则完善与体制机制改革,为外资来华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对内,我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对外,通过双边及区域性自贸协定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多边经贸规则改革,为外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制度环境。

  多项开放举措渐次落地,为外资机构长期布局中国市场夯实基础。多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国家外汇局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为外资银行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提供更多空间。

  外资准入限制持续缩减,进一步拓宽外资企业投资空间。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从完善外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推进国际化进程,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国持续在外资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营商环境上做“加法”,不断增强高质量引资“强磁力”。

  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2024年,我国在境内外举办27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召开了15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200余次,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困难问题300余件。“投资中国”海外活动先后走进丹麦、德国、法国、意大利,通过专场推介会、企业圆桌会等形式,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

  拓展外商投资空间

  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步履不停,彰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未来3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排名由2023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且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榜首。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中国德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24/20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超过半数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92%的受访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6%的英国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几年,中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蕴含巨大发展机遇。贝莱德、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施罗德投资、摩根资产管理等机构对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走势表现较为乐观。摩根资产管理近日表示,预计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股市的预期年化回报率为7.8%。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探索一种稳健且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具体投资方向上看好消费、科技等。

  万喆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稳外资的明确信号,通过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将进一步释放引资红利,拓展外商投资空间,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信心。 (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 相关阅读
  • 京港企业代表:创新让两地合作更具温度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张晓曦 黄欣欣)来自北京和香港的多位企业代表10日在北京表示,通过创新的方式,京港两地合作可以更具温度和深度,希望未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2025京港创新合作论坛当天举行。知名主播、与...

    时间:01-10
  • 中国证监会拟规范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活动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为规范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活动,指导期货公司合规有序展业,更好保护期货交易者合法权益,证监会起草了《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

    时间:01-10
  • 中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运行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10日消息,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现已正式上线运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

    时间:01-10
  • 吴清: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证监会近日召开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专题座谈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吴...

    时间:01-10
  • 中国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7方面17项具体举措。中国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10日在北京表示,这标志着专项债...

    时间:01-10
  • 2025年中国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赵建华)2025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0日在北京表示,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效益。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

    时间:01-10
  • 天津宏观经济论坛举办 2025年“十大看点”值得关注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 (记者 周亚强)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天津宏观经济论坛(2025)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10日在天津举行。会上发布了《天津经济发展2024年十大亮点和2025年十大看点》和《天...

    时间:01-10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会见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会见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  中新财经记者陈康亮  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2025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京会见了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Gilles Roth)。双方就中卢...

    时间:01-10
  • 证监会发文解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条款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题:证监会发文解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条款  中新财经记者陈康亮  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为统一投资者权益变动标准,正确理解与适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证...

    时间:01-10
  • 天津临港综保区通过预验收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10日,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天津海关等相关部门联合预验收,标志着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向正式验收及封关运行迈出关键一步。10日,天...

    时间:0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