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流量”变“增量”,会展业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2025-01-11 21:4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吕少威)“成功的展会活动,不仅彰显了城市作为商业、文化和创新中心的强大实力,也能吸引游客、投资者和人才等,创造未来机遇。”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雯歆11日在北京如是说。

  当天,2025北京国际会展组织圆桌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国际会展组织、头部展览企业、会展业研究机构等的专业人士就“会展如何赋能城市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

  会展行业具有典型的“乘数效应”,能“一业兴百业”。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柯世祺表示,会展业每年都会在全球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带去大量的就业岗位,还会带动文旅、交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亚洲展览会议协会联合会主席拿督林烨成说,除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外,展会还可以加强行业间知识的分享和交流,进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会展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检验区域开放程度、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董事会主席查克·格鲁扎德表示,对于城市而言,会展业能持续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驱动技术、服务创新和行业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展业能带动千行百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诸多配套服务的支撑。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罗曼认为,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因素有三:其一,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二,参与会展的便捷性,例如签证、餐饮、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其三,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

  一个成功的展会能为城市带来人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那么,借助会展机遇,产业、企业和城市如何同频共振,让展会“流量”转换为经济“增量”?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表示,要加快培育品牌会展,坚持精品战略,结合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错位、协同发展的原则,培养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品牌;要探索会展业与文旅、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各具特色、国际性、区域性的会展业务,更好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需求,切实提升会展业的综合效应。

  邬胜荣提到,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直接影响会展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更多国际展会和高端会议落地,从而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简化行政审批,加强监管创新,为会展活动、人员流动、物资流通等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曲维玺建议,要发挥好文旅、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展城融合,创造更多新消费场景,促进展贸融合。此外,可以灵活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会展的业态和模式。(完)

  • 相关阅读
  • 聚焦拓市场增订单优服务 多地下好稳外贸“先手棋”

    本报记者 寇佳丽近段时间,天津、重庆、广州等多地发布政策、召开专题会议或举办活动,助力新一年外贸质升量稳。例如,新年伊始,广州举办“广货优品广贸全球”全年首场贸易促进活动。本场活动共计带来80...

    时间:01-13
  • 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 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本报讯 (记者寇佳丽)1月12日,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支持中部地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拓展“铁海联运”“空陆联运”“空空...

    时间:01-13
  • 多地接连出台支持举措 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有望更活跃

    本报记者 吴晓璐新年伊始,各地纷纷发力支持并购重组。1月8日,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十条举措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力促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还...

    时间:01-13
  • 2024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小幅上升

    中小企业高开工率上升;分区域指数均有所上升本报记者 孟珂1月12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0,较2024年三季度上升0.1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表示,2...

    时间:01-13
  • 深市民营企业新年布局启新程 力促质量回报双提升

    本报记者 田鹏“新的一年,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对接行业前沿的新原料、新技术,从原料端、技术端出发,不断丰富研发项目,加快公司产品立项与研发节奏。”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

    时间:01-13
  • 今年首批地方债今日发行

    本报记者 张芗逸2025年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即将开始发行。根据湖北省财政厅、青岛市财政局发布的有关通知,湖北、青岛两地将于1月13日发行专项债券,这是今年最先发行的地方债。“湖...

    时间:01-13
  • 业界共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提升内在稳定性成重中之重

    本报记者 吴晓璐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时表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努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1...

    时间:01-13
  • 港股IPO市场暖意足 新年首批新股受关注

    本报记者 毛艺融2025年伊始,企业赴港上市趋势已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仅1月1日至10日期间,已有8只新股登陆港股市场。1月13日至15日,还有3只新股即将上市。更多企业也在奔赴港股市场。港交所官网显示,1月1日至1...

    时间:01-13
  • 经济大省发挥“火车头”作用 力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两新”“两重”、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重点本报记者 孟珂岁末年初,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其中,广东、河南、浙江与山东等经济大省明确提...

    时间:01-13
  • 旅游平台:春节期间中国县域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翻番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出行预订量已迎来高峰。据平台预测,1月25日或成为春运期间单日出行人次最多的一天。同时,今年春节县域旅游市场表现亮眼,高...

    时间:0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