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5万亿元

2025-02-15 00:08: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琪

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另外,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靠前发力、银行加力投放以及需求有所恢复的背景下,2025年开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保持高位,实现“开门红”。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开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6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08亿元。

温彬分析,1月份信贷投放靠前发力,新增贷款规模在去年高基数、春节错位以及化债置换等多因素影响下,仍实现同比多增。

“一方面,银行资产端‘早投放、稳收益’诉求较强,前期项目储备在年初集中释放。每年一季度都是银行‘开门红’的重要时期,也是信贷投放节奏最密集、投放量最大的时段。从上年四季度起各银行即开始进行项目储备。”温彬表示,另一方面,政策支持领域和保障性项目成为“开门红”投放的重点。此外,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份,节前企业支付采购款、供应链以及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也提前释放。

1月末社融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

社融方面,2025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22万亿元,同比多增379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92亿元,同比多减138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49亿元,同比多增80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23亿元,同比少增10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53亿元,同比少增98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454亿元,同比多1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元,同比多39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3亿元,同比多51亿元。

另外,初步统计,2025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833亿元,这主要缘于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其中,1月份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3986亿元,背后是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背景下,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开年即发力,以及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在1月份开闸发行。

M2余额同比增长7%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自2025年1月份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此次修订,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不影响M0、M2的统计口径。

王青认为,1月末M2增速下行,一方面是由于贷款余额增速走低影响存款派生,另一方面与同业存款新规下银行非银存款较大规模外流有关;1月末M1增速转正,主要缘于新统计口径下计入个人活期存款,且前期楼市回暖也推动M1增速上行。

“调整口径后M1季节性扰动消退。今年1月份起,个人活期存款、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正式纳入修订后的M1统计口径,M1数据与经济增长指标的相关性增强,新口径下M1同比增速的走势也将更为平稳。”温彬表示。

展望下阶段,温彬预计,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显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等政策大力支持的领域。

  • 相关阅读
  • 多地积极开展工作推进“好房子”建设

    本报记者 张芗逸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是房地产领域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各地正在就“好房子”建设积极开展工作。2月12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

    时间:02-15
  • 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启动涉及16个城市

    本报记者 杜雨萌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

    时间:02-15
  • 一系列金融政策加速落地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报记者 韩昱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房地产市场,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表示,着力推动已出台金...

    时间:02-15
  • 央行两项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创设以来,市场对支持资本市场的这两项工具关注度极高。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在日前发布...

    时间:02-15
  • 2024年机械工业“成绩单”出炉多项指标平稳增长

    本报记者 杜雨萌2月1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工业0.2个百分点。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发挥引...

    时间:02-15
  • 四大金融机构同日官宣 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央汇金

    本报记者 杨洁 田鹏2月14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

    时间:02-15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美国对钢铁加征25%关税违反多边贸易规则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4日晚声明指出,美国对钢铁加征25%关税违反多边贸易规则。  美东时间2月10日晚,美国政府宣布调整针对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恢复对原豁免的贸易伙伴征收232钢铝关...

    时间:02-14
  • 今年1月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中国人民银行今天(2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基本稳定;1月,社...

    时间:02-14
  • 新春抢先机 外贸开新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蛇年春节刚过,全国各地立刻切入“开工模式”。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不少外贸企业聚焦新市场、新业态、新产品,抢抓机遇开新局,外贸新动能正在加速培育。  节后开工第一周,上海洋山港各集装...

    时间:0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