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人勤春来早 开工干劲足丨未来已来!人工智能踩上“风火轮”练就“十八般武艺”

2025-02-17 15:00:1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技术催生新场景

  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启航

  最近,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人工智能热”。各行各业也是开足马力,开启了一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记者这几天在成都走访发现,这里的人工智能企业非常忙碌。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造一台人形机器人究竟有多复杂?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人形机器人的内部,十分精密,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它的部件进行安装和调试。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成都市的一家智能硬件中试平台,新年一过,这里已经开足马力,十多条产线,二十多个项目在并行生产。

  “中试”是科研项目从概念走向应用的关键一环。在这个中试车间里,一条条试验线、组装线忙碌运转,来自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正在进行性能测试和小批量试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年以来,每周都有新项目来进行成果转化,像这台采用AI视觉识别技术的交通摄像头,就即将投向市场。

  蜂鸟智造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工程技术部经理 周江:现在的订单计划已经排到了三季度了。AI类的产品明显有一个增加,去年我们同时期大概就是1到2款AI类的产品在做,今年有一半以上都是跟AI相关的。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在几公里之外的成都科创生态岛,刚刚投运一年多,就已注册科创企业近千家。在这里,大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全岛进行可视化管理,小到用机器人为访客做一杯拉花咖啡,或是用手机向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客服进行咨询,一座“岛”就是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验证中心。

  走进科创岛的这家机器人研发企业,仿佛进入了一座繁忙的机器人训练场。这边,工程师在测试机械臂自主识别分类物品的能力,另一边,双轮足机器人在训练攀爬楼梯。还有可隔空操控的“五指灵巧手”、能精准清理杂草的农业机器人……一项项人工智能技术的测试场景令人目不暇接。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是“火力全开”,加快进度将新品推向市场。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陈洋:4月份的时候会发布文旅类型的机器人,5月份的时候会发布农业场景的机器人,6月份的时候会发布“贡嘎一号”(机器人)最新版的产品,运用于我们家庭康养的场景。

  AI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科研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应用空间。当记者来到一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原来,他们正在开发一项空间智能技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理解和认知,从而赋能千行百业,相关的研制工作已在加速推进。

  眼下,成都已建设60余个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创新平台,2024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9%,算力更是增长了7倍。那么今年如何更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跃升?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记者看到,每天的工作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将搜集到的诉求和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像这样的企业诉求摸底对接会,这里每周都要开上好几次。在这份任务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列明了接下来要完成的目标。

  成都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 蒋炆伶:目前已经计划了有40多项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为了推动工业、商务、教育、医疗等等这些领域的应用。重点培育行业大模型,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开放机器人标志性应用场景,力争今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

  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

  人工智能企业焕发出蓬勃活力,一项项新技术新产品加速走向市场。不仅仅是在成都,开年以来,全国多地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春节刚过,广东东莞发布的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就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这几天,当地的一家科技企业就在加紧测试一款智能分拣机器人,它可以自动识别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货物,靠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平台,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一个“AI大脑”。

  河南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焕新升级。在焦作的一家新材料企业,最近就用上了安全生产大模型,极大提高了工厂安全运行效率。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信息部部长 刘海庆:这个安全生产大模型,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多类型、多领域、多维度安全能力获取,让我们安全综合管理效率提升20%,安全管理综合成本降低15%。

  眼下,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为外贸赋能。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达50%,其中AI外贸产品为6.9万国内商家出海提供了服务。

  浙江义乌的这家包装制品厂,海外订单已经排到了六月份。企业负责人把AI比作他的“定制军师”,客户、订单、物流、财务全都交给它,甚至对员工的培训也通过AI来进行。

  此外,还有更多城市加紧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像北京将继续强化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海将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深化AI应用;而深圳、杭州等地则在大模型、智能硬件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各地发挥核心资源优势,形成区域间协作,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

  AI行业从业者的新年新干劲

  各地发展人工智能热火朝天,AI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是干劲儿十足。新的一年,他们有哪些新目标、新愿望要去突破、去实现?一起来看看。

  • 相关阅读
  • 会展业规模大规格高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孟珂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展示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春节刚过,各地一系列会展活动陆续拉开帷幕,展现出“开门红”的势...

    时间:02-17
  • 紧抓特色放大优势 多地加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本报记者 韩昱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提振经济的关键抓手之一,能够为地方发展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近期,多地加大力度推进相关工作,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

    时间:02-17
  • 债券市场严监管持续 3家券商同日收罚单

    本报记者 吴晓璐2月14日,证监会对3家券商债券类业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1家被出具警示函,2家被责令改正。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债券发行人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罚单数量增加。据同花顺iFin...

    时间:02-17
  • 多地部署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

    本报记者 寇佳丽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亦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近日,山东省、河北省、甘肃省等多地相继召开会议,围绕新型工业化积极部署工作。例如,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全省新型工业化现场推进会...

    时间:02-17
  • 央行本月或将继续缩量续作MLF

    本报记者 刘琪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9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5%不变。鉴于当日有229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

    时间:02-17
  • 慧眼观楼市 | 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持续推进

    本报记者 张芗逸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在去库存、稳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开年以来,多地明确表态将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同时,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对于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的支持政策也在各地陆续落地...

    时间:02-17
  • 小菌菇大动能:“田间课堂”激发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中新网长沙2月17日电(胡语桐 罗小宁 文马强 伍婷婷)近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弄里村,菌农们忙着扩建大棚。阳光洒下,新铺的滴灌系统银光闪烁,肥硕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弄里村的种植大棚里,羊肚菌长势喜人。赵林峰摄  ...

    时间:02-17
  • 中国八部门发文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17日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

    时间:02-17
  • 中国盾构机首次出口所罗门群岛

      中新社长沙2月17日电 (向一鹏 胡清)一台开挖直径为4.48米的盾构机“双精一号”17日在湖南长沙下线,将用于所罗门群岛蒂娜水电站隧洞建设,这是中国盾构机首次出口所罗门群岛。  上述盾构机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

    时间:0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