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企出海观察:上海如何以创新政策供给护领“出海”新潮向?

2025-03-22 13:2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记者 樊中华)随着全球经济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迈向国际舞台,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后的产品出口,到今天的企业出海,其中转变意味着什么?而此次中国企业“走出去”,又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行稳致远?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并以较之出口更具挑战性的出海方式参与全球竞争。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从过去的国际生产和服务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从全球企业竞争的规则追随者、接受者逐步在一些领域升级为规则的引领者、制定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全国首个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窗口,构建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生态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供图

  阎海峰指出,出口是凭借国内产能优势、成本优势让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国际贸易,是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而出海则是具备制造、创新及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海外进行全价值链布局,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更高级、更全面的国际化战略。

  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其“内因是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产业生态系统的日益成熟,而外因则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变化引发的‘脱钩断链’,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升高。”阎海峰分析说。

  对于此番掀起的中国企业“出海潮”,阎海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企业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微观主体,参与全球竞争是一道“必答题”,而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也是必然要求。

  他进一步解释,“高水平走出去”不仅是自发而更应是自觉的,是更加系统性、有组织的,是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向价值链上游跃升的“走上去”。

  但阎海峰提醒,尽管“出海”浪潮澎湃,但出海与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能力要求大不相同。出海企业需要具备三种专有优势,即如技术、品牌等的所有权优势,如资金、人才等能够进行跨国运营的内部优势,以及投资区位优势。

  对此他建议,企业一是应科学评估出海区位的地缘政治关系特征,灵活运用友岸、近岸等区位选择策略,尽可能开发多元化海外市场和客户;二是应提升生产经营的本地化水平,努力获得当地政府、客户、合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三是中小企业应尽量以“合成营”方式抱团出海;四是应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在跨国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化与海外市场的连接。此外,不断增强国内“大本营”的实力,持续加强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

  阎海峰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薄弱点是跨国经营人才储备不足,海外经营的风险把控和防范能力弱。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政策长期主要聚焦于将外资企业“引进来”,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政策的供给量、既有政策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为更好地迎接“新航海时代”的来临,阎海峰认为,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系统化、有组织的“出海”培训,高校和相关机构等也要发力为国内企业,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上的大量中小企业培训跨国经营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供给,强化支持企业出海服务的生态建设,培育形成中国企业出海生态链、生态圈。如可由政府、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专业院校等共同建立统一的“出海”企业数据库、项目信息库和服务平台体系,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支持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拓展国际网络等。

  当谈及上海在引领企业出海新潮向中应有何作为时,阎海峰表示,上海一直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上海自贸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具有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以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大量创新尝试。上海各类跨国经营人才集聚,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地。而上海本身即是一个全球化的“知名品牌”,理应做好企业出海“桥头堡”,不仅要成为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也要创造更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出海企业的全球战略总部所在地。(完)

  • 相关阅读
  • AI发展热潮下需要哪些冷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这样回答

      中新网3月23日电(任雨萌) 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今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论是DeepSeek大模型、全球首款通用Agent Manus还是会“十八般武艺”的人形机器人,都走入更多普通人的视野和生活,“具身智能”更首次...

    时间:03-23
  • 加快完善沿江干线公路网络

      加快完善沿江干线公路网络(“两重”建设扎实推进)  本报记者 韩 鑫  长江下游,碧波之上,一条通体深红的钢铁巨龙越江而过,蔚为壮观。  这是长江上又一座过江通道。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建设现场,大桥附属工程施工...

    时间:03-23
  • 春日旅游红火 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光明媚,花开正艳。当前,春日旅游持续升温,各地创新丰富旅游消费新场景,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发展低空旅游,开辟消费领域新赛道。在四川眉山洪雅县,近10万亩油菜花迎来最佳观赏季。当地推出滑...

    时间:03-23
  • 以旧换新带动数码产品销售669.5亿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随着手机等数码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通讯器材类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在16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已有4219.3万名消费者申请了5225.1万件手机...

    时间:03-23
  • 改善消费环境为何保障休假是首位?解读来了

      日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方案》由7个行动加一个支持政策组成,构成一个组合拳拉动消费。一起聚焦“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行动排在首位的就是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国...

    时间:03-23
  • 青年徽商共话传承与创新 徽商回归激活产业动能

      中新网合肥3月23日电 (傅天骋)22日,2025徽商大会专场活动之一——青年徽商助力安徽“三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座谈会在合肥举行。会上,新生代...

    时间:03-23
  • 昼夜切换的“世界窗口”有满满的跨国烟火气!解锁义乌夜市流量密码

      眼下春天来了,晚上出门休闲消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去浙江的义乌看一看,目前义乌有夜市37个,年成交额接近29亿元,是义乌夜经济的重要窗口。  三挺路夜市是义乌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夜市,这里白天是城市交通干道,入夜之后...

    时间:03-23
  • 前2月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14.6% 从铁路集装箱看转型

      前2月,国家铁路货运交出一份暖意融融的成绩单: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其中,集装箱运量达1.29亿吨,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节节攀升:2023年同比增长7.1%,2024年同比增长12.7%,均高于国家...

    时间:03-23
  • “慢旅行+深体验”受老年游客青睐 银发旅游专列激活文旅消费一池春水

      阅读提示  银发旅游专列载着老年游客驶向诗和远方,从“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带动消费扩容提升,也为旅游业适老化建设和服务按下了“加速键”。  2月20日下午4时50分,在四川成都安靖站,200余名老年人兴高采烈地登...

    时间:03-23
  • 海南空港今年来境外航班旅客突破50万人次

      中新网海口3月23日电 (葛芬)海南机场集团22日披露,今年1月1日至3月21日,海南控股旗下海南机场集团所属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等岛内三大机场,境外航班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保障国际及地区航班起降4099架次,...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