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常州某工厂的屋顶,23万平方米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绿色电能,每年为生产基地提供30%的清洁电力;在广东佛山,某企业屋顶电站并网三年间,不仅实现园区40%用电自给,更通过绿电交易机制将剩余电力转化为碳资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光伏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
此前印发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快大型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就近开发利用,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发展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综合供热体系。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5971万千瓦。
“随着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未来分布式光伏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重大转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分布式光伏将通过进一步推动就近消纳,大幅降低对跨区域、远距离输电的依赖,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效率。
走进江西某智能制造工厂,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地矗立在厂房屋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缕缕阳光通过这些光伏发电板被转化为一度度清洁电能,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据了解,该厂房屋顶铺设了2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天为企业生产输送源源不断的电能,每年可节约30%左右的电费。
我国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利用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发展方式朝着绿色低碳转变。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成长,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光伏产品在市场上广受青睐,家庭光伏发电站更是受到关注。
近日,阳光新能源发布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新品,以零碳科技助力智慧生活。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阳光家庭能源为代表的电站产品,可以助力清洁电力的大众化普及进程,加快“家庭碳中和”。
在建筑融合方面,其采用曲面与平面设计,适配斜顶、平顶等多种屋顶结构,满足个性化外观需求;在能源效率上,通过全顶满铺布局与阴影寻优算法提升发电量,配套HEMS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发、储、用全链路智能调度,结合AI学习用户习惯自主优化用电策略,据测算可降低家庭电费支出8%;在安全性能层面,升级防护体系,配备极端天气应急模式,确保储能系统毫秒级切换供电。
“分布式电源灵活接入配电网后,能够与用户负荷曲线形成动态匹配,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裕度。”孙传旺举例,比如,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分布式光伏可以及时发电并供应用户,减少电网的供电压力;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分布式光伏停止发电,避免了电力的浪费。
业内专家表示,分布式光伏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通过电网升级、市场机制完善和技术创新破解消纳瓶颈。未来“光伏+储能+负荷调控”的协同模式将发展迅速,推动分布式能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