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供给日益丰富的今天,外在美成为不少人关注自身、表达自我的方式。
“过去,‘颜值经济’繁荣了美妆产业。如今,消费者不再单纯聚焦产品的成分功效和情绪满足。护肤行业需逐步摆脱轻研发、重营销的传统模式,用产品来满足真需求。”近日,贝泰妮集团董事长、总裁郭振宇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分享了对功效护肤行业的深刻洞察。
创立于2010年的薇诺娜,是一个专研敏感肌肤的功效性护肤品牌。“当时,功效护肤市场还未被广泛关注,国内护肤产品与国际巨头差距明显。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他看到,旺盛的消费需求撑起美妆护肤的广阔市场,由其衍生的细分领域仍待挖掘。这一判断,点燃了郭振宇的创业热情。
然而,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看似简单的表象背后蕴藏着复杂、综合的机理,是一项涉及生理学、病理学的系统研究。对“资源有限”的初创企业而言,如何与时间赛跑,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起初,我们什么都抓,发现什么也抓不住。”郭振宇坦言,头几年的摸索收效甚微。怎么办?
“与其多番试错、泛泛而为,不如聚焦发力、单点突破。”得益于以往学术研究、品牌管理的经历,郭振宇以制药的思路,按照靶点、通路、成分、验证等环节逐一破题。
这一看似回归“舒适圈”的做法,成功敲开了功效护肤的大门。3年后,一款聚焦敏感肌人群的产品问世,带动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
这次奔跑,让薇诺娜成功登陆深圳主板。顺应国内化妆品市场高速发展浪潮,2021年,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成功上市。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高光带来的,不止是荣誉,还有更为激烈的竞争。在博弈背后,亦隐藏着行业对营销见顶的普遍焦虑。
“我国电商非常发达,流量营销成就了很多品牌,这是事实。但今天流量红利已然见顶,营销效率达到瓶颈。若过度依赖流量,将反向影响品牌口碑。”他说。
如何打破流量掣肘、翻越竞争藩篱,这一次,郭振宇再次坚定“初心”——让硬实力成为最好营销方式,达成从“货找人”到“人找货”的转变。
这一判断,对应的是研发投入的增加。根据公开资料,贝泰妮上市后,研发投入连年增长,从2020年的6300万元增至2023年的超3亿元,占同期销售额比例超5%,研发范围覆盖皮肤学、病理学、生物学,和植物活性成分筛选及临床验证等多个领域。
如今,回看这一段历程,郭振宇表现从容。这份从容来源于他对竞争本质的认知:“流量营销也好品牌推广也好,说到底是产品力的竞争。”
在很多人看来,这条路难免有些“吃力不讨好”。
长期以来,我国在化妆品质量监管上践行高标准、严要求,对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的产品原料采取“准入制”。品牌进行新原料申报后,通常享有2-3年排他期。
原料研发犹如“旱地掘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不确定,不少品牌因此选择与原料厂商合作,共担风险。
既然如此,缘何逆流而上?郭振宇对此有着更长远的考量。“做企业既要向内看也要向外看。我们是云南走出来的企业,一方面,原料共享能推动整个行业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能让资源转变为高科技,把云南的植物资源推向世界,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以聚焦找准定位、以营销打开销路、以创新实现共赢,郭振宇的愿景逐渐清晰。
“我直到50岁才豁然开朗,有种终于找到自身道路的感觉。”从早年的学术研究到后来的医疗器械研发,再到如今的产业应用,在郭振宇看来,自己的每一步皆是对健康的不懈探索。
有优秀传统的滋养,有广阔市场的浸润,有完善产业和良好环境的托举,这个在云南成长扎根的企业家,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汲取营养,静待万物生发。
“中国经济的崛起、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这些都足以支撑国货品牌加速崛起。贝泰妮也将抓住机遇,推动云南植物资源走向全球,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