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2025-05-19 09:19: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5月14日,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中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

首次发射的消息甫一公布便引发热议。人们纷纷讨论:“‘三体’名字是源于科幻小说吗?”“为啥要把算力送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具体能干啥?”……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科技日报记者18日专访了之江实验室的相关专家。

第一问:为啥叫“三体”?

传统的人造卫星主要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三大类。而“三体计算星座”并非上述任何一种卫星,它属于第四类人造卫星——计算卫星。

早在2023年,浙江省实验室——之江实验室便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始构建这一太空计算系统。2024年11月,团队宣布正式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解释,“三体”一词源于牛顿提出的著名的“三体问题”,是指当有三个或更多对象协同工作时,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

“‘三体计算星座’就是希望汇聚不同创新主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太空计算的宏伟目标。”王坚说。

第二问:为啥要“送算上天”?

传统的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数据需要先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数据传输效率低,信息损耗大,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题。另有统计显示,科学家使用的太阳监测等科学实验卫星每天会产生约500G的观测数据,但只有20G左右的数据可以传回地面。

“三体计算星座”要做的,是让卫星采集的信息在太空进行在轨计算,直接向地面发送处理好的结果。“这就要把计算送上天。”之江实验室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超介绍,有了“三体计算星座”之后,太空应用的边界将得到很大拓展,很多原先不可能的任务也将有望实现。

本次发射的01、02号计算卫星还搭载了广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制的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将对伽马射线暴等各类瞬变源进行在轨快速探测、证认、分类,实现双星协同观测。“如果没有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就无法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说,计算星座将变革太空科学研究范式。”李超说。

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总指挥赵志峰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

本次首发12颗计算卫星是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第一步,搭载的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从而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其中,此次发射的计算卫星核心载荷——星载智能计算机把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了10—100倍的提升;星载高通量路由器作为星座天地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将完成星间、星地和星内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网络传输。

此外,计算卫星搭载的80亿参数天基模型,是业内首个多任务模型,堪称星座的“智慧大脑”,能够调度卫星协同处理多源遥感数据,在轨自主完成对地观测任务。

第三问:“三体计算星座”能干啥?

事实上,布局在天上的算力网,还是为地上的人服务的。

“以森林防火为例,传统模式是卫星捕获数据,将数据传输至地面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小时级。如今将算力和模型送上天,处理时间可从小时级提升到分钟级甚至秒级。”李超表示,“三体计算星座”未来将在城市治理、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在轨智能服务。

记者了解到,之江实验室今年将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并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100颗左右的计算卫星规模建设。(科技日报杭州5月18日电)

  • 相关阅读
  • 国资央企提升品牌建设效能 凸显功能价值

    打造世界最大化学链碳捕集装备系统、建成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创新国内首个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近年来,国资央企一系列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重大工程品牌,持续扩大着市场影响力和...

    时间:05-19
  •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现成效 我国创新动能增势良好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车柯蒙)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助推政策红利精准...

    时间:05-19
  • 4月份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杨曦)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4月...

    时间:05-19
  • 逾六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较上年实现增长或持平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方经纶)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消息,《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日前发布,其中数据显示,逾六成参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有所增长或持平。 报告显...

    时间:05-19
  • 水利部: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推动生态大坝技术研发与应用

    人民网成都5月19日电 (欧阳易佳)5月18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建构河流伦理 建设生态大坝”专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大坝建设与工程技术领域领先的国家,愿同...

    时间:05-19
  • 12306团队:“每行代码都是承诺”

    原标题:12306团队:“每行代码都是承诺”5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12306科创中心,占据整面墙的蓝色电子屏实时跳动着铁路售票量、排队实况等数据。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鼠标和键盘敲击声,一...

    时间:05-19
  • 公众科学日沉浸式漫游“物理世界”

    科学秀演示物理原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赵竹青)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二所的奇妙冒险"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园区、怀柔园区及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同步开启,线下...

    时间:05-19
  • 分子工具能精准“开关”大脑回路

    原标题:分子工具能精准“开关”大脑回路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两款“黑科技”,其能像开关一样选择性且可逆地断开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成果发表于新一期《eLife》杂志,有望改变脑科学研究,并...

    时间:05-19
  • 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

    原标题: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操秀英)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

    时间:05-19
  • “鲲龙”批生产首架机完成生产试飞

    原标题:“鲲龙”批生产首架机完成生产试飞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梁沅 记者于紫月)“鲲龙”传来新消息。记者18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获悉,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AG600-1101架机)在广东珠海成功完...

    时间:05-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