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院士专家为“白色污染”开“绿色处方”

2025-06-10 10:5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赵竹青)如何实现塑料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6月7日,“塑料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高端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举办,聚焦塑料工业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技术发展角度,探讨了目前塑料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生物基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等相关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壁垒、政策导向、发展前景,谋划未来塑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

“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认为,应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她提出,考虑到物质循环、能量供需、碳排放量、环境保护等因素,废弃塑料应尽可能在高分子态回收利用。固相剪切碾磨加工在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助力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应大力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勇表示,应从塑料全生命周期出发,将退役处置与塑料创制融合,从头设计发展新一代塑料有可能为终结塑料污染提供新的途径——发展化学闭环循环和升值重构技术,解决现行塑料的污染;发展可环境消融塑料,解决最难收集的塑料制品污染;发展结构可装拆、功能可补强的可装拆塑料,解决分离、解聚和量大等难题。他建议制订科学的政策法规推动和引导塑料污染治理,以专项支持重塑塑料体系。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未来产能有望扩产到千万吨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表示,发展完全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材料具有重大意义。他以团队开发的聚乳酸材料为例,介绍了其高原子经济性和高可控性等优点,以及在内固定器件、组织黏合剂、可吸收缝合线、创面修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余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格侠等就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情况作报告。

针对“塑料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会专家在“塑料产业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技术与挑战”、“废弃塑料回收及循环利用面临的挑战”、“生物基塑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和“生物降解塑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专家们认为,终结废弃塑料污染需在源头减量、材料创新、原料替代和末端治理四方面系统性发力。一是减少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二是在特定环境中发展新型可解聚塑料材料,以便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和化学回收;三是大力发展生物(质)基塑料,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四是加大对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支持力度。

  • 相关阅读
  • 产业观察:低空经济“起飞”,还需跨越哪些坎?

    多地低空航线开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持续落地,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显著增长……今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我国低空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建、市场和技...

    时间:06-10
  • 2025年财政在民生领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政策情况。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在会上表示,2025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

    时间:06-10
  • 民营经济主体轻装上阵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正值盛夏,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成为夜宵市场的宠儿。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小龙虾节刚刚落幕,沿湖南路分会场16家小龙虾门店接待食客数万人次,累计创收330余万元,实现“节会流量”向“产业增量”的转化。 走进当...

    时间:06-10
  •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如何双向赋能?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悉,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2025)专场活动之一量智融合专题活动6日在杭州举行,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齐聚杭州,聚焦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

    时间:06-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